第(3/3)页 盛老太太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这种“偶感风寒”的操作她见得不少,当即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鸿哥儿勤学上进,此番大概率怕是会进士及第,楚知州这几年考绩都是优等,这次怕是会升到汴京为官,这段时间定要把事情谈妥,拖久了恐生变故。” 盛老太太郑重的叮嘱,男子成家立业稍微晚一些也没什么,女子是真的等不得。她那孙女等到开春就是碧玉之年,及笄以后大一天和小一天意义全然不同,这种时候婚嫁的事情万万不能出差错。 “母亲放心,不过楚老兄汴京为官倒是不一定!” “哦?” 盛老太太抬了抬眉头,有些惊奇的望着盛纮,不等盛纮说什么又恍然大悟。 “同朝避嫌一次?” 盛纮连连点头,父子不同朝,即一个在中央为官,另一个就只能在地方为官,基本上每一个朝代都有这玩意。 不过,大周朝的律例是父子同朝避嫌一次即可,一个在京为官,一个在地方为官,持续分地三年以上就算避嫌了。 第一次避嫌以后,父子便可同朝为官。 “以子凤那孩子的才学声望,又有韩章韩阁老的青睐,未来怕是一甲翰林。我朝非进士不得翰林,非翰林不得入阁,可见翰林官员之清贵。 若是那孩子真中了一甲,那走的路可都完全不一样,当是翰林拜相之路,最先的就是翰林修书三年。 伯珪兄的意思是看看子凤科考的情况再做决定,若子凤真考的好,那他便再在地方待上三年,如此便算是避了嫌。若是子凤失手,科考完便外放,那他便明年进京为官,也是避了一次。” 盛纮虽然宠妾灭妻,但在为官方面相当有天赋,该知道的都知道,相当纯正的官场老油条。 “嗯,是这个道理。避讳这种事情,还是早一点避为好。不然让御史逮到弹劾一番,关键时刻的升迁怕是就黄了,早避早聚嘛!” 盛老太太也是精通官场规则的人,当即颇为赞同。 “既如此,那主君便多和楚知州商议商议,也是时候做打算了。” “母亲放心。趁着这段时间将一些该走的流程慢慢走,等到子凤科考归来,华儿也差不多嫁过去。” “嗯,你办事我放心。”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