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第七,南疆签订从属国契约,从此成为大安国的属国,虽然允许国君自治,但每年要将南疆国库税收的七成,上交给大安国。 总共就这么七条,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割地加赔款。 千绝谷—断肠山脉以北,原本有四个城池属于南疆,以边城为中心,东南西分别是水城、温城和荔城。 这四个地方是比较靠近大安国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势西高东低,有河流经过,南疆有三成的粮食是在这几个城池种出来的。 如果这四个城池割让给大安国,那就意味着南疆的粮食产量将大幅度减少,更严重的,南疆可能以后都不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可能还需要向大安国进口粮食。 这样一来,南疆对大安国的依赖会进一步加深,大安国的领导地位就更加稳固。 后面的赔款自不必说了,加起来总共白银一亿两,这几乎是南疆目前能拿出来的所有活动资金。 除了国库里的存款之外,还需要向各个世家大族、皇亲国戚征收,才能凑齐这一亿两。 这是一笔巨款,如果这笔钱真的全部给了大安国,那么南疆在近几年之内,将没有钱发展国力,再也无法韬光养晦、曲线崛起,更不会有超越大安国的一天。 更何况,还有割让铁矿,国库七成上交,这是进一步削弱了南疆的兵力和财力。 没有铁矿,就无法批量锻造兵器,也无法锻造盔甲和铁蹄,战斗力会削弱一大截。 至于国库上交,那就更简单了,只给南疆留少数钱财用于基础运转,其他需要花钱的地方,统一由大安国的国库拨款。 毕竟签了从属国协议之后,南疆百姓也算是大安国的子民了,若是想要消弭战争,光靠武力镇压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化,让南疆百姓认同大安国的统治。 如果南疆百姓跟着大安国的政策,能吃饱穿暖、无病无灾、不受战争之苦,那百姓们又为什么要去拥护南疆的统治呢? 长此以往,南疆皇族在南疆百姓心中的重要性会进一步降低,到时候大家只认大安国,而不认南疆,那就是大安国彻底把南疆吞并的好时机。 所以,这个和谈的协议,就是为了长远计而制定的。 如此苛刻的条件,南疆使臣当然不同意,一直耗在京城磨嘴皮子,希望永安帝能够网开一面,收回成命。 但是永安帝坚决不改口,并且只有一句话: “若是南疆不愿意签订这个条约,那大安国的军队也可以继续向南推进,镇北王可还在南境没回来呢。” 此话一出,南疆使臣直接没办法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