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伏击追兵-《淞沪:永不言败》


    第(2/3)页

    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现在的金陵城已经被帝国围的水泄不通,接下来就是把他们往江水里赶,勇士们可以尽情的狂欢了。”

    与此同时,日军各师团也发起了总攻,守军全线溃败,纷纷退入城中;

    鬼子紧追不舍,双方在城墙附近爆发了激战,战至中午,各城门相继被攻破,守军退入城内,双方展开了残酷的巷战。

    下午3时,败退的部分官兵企图从挹江门渡江北逃,被第36师及本部特务队阻拦,金陵城内守军秩序大乱;

    下午5时,唐司令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决定弃城撤退,并拟定了详细的撤退计划。

    然而校长因寄希望于外交谈判,故急令唐司令再坚守金陵城一日,说什么“如金陵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层光荣,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

    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策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

    都是一些鸡汤文,城都破了还想着再守半月以上,许诺援军会到,唐司令根本不吃这一套,遂在会议上下令突围,具体计划为:

    第74军由铁心桥、谷里村、陆郎桥以右地区突围;

    教导总队、第66军、第103师、第112师,第83军于紫金山、鹿麒麟门、土桥镇一线向皖南突围;    第2军团、第36师、宪兵部队及直属队、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等渡江突围……

    这个突围计划还是不错的,此时日军的包围圈还很脆弱,下令各军在各自的防区正面突围,还真有可能突出去。

    偏偏唐司令脑袋搭铁,又补充了一句,即第87师、88师、74军、教导总队等部队如不能突围可以轮渡过江,向滁州集结;

    这个命令就让其他部队丧失了正面突围的决心,渡江突围就要安全的多,致使各部一窝蜂地涌向江边,也没有人愿意阻击鬼子。

    各江口的部队已经远远超过轮渡的负荷,下关与浦口之间集结了约10个师10万人的兵力,挹江门前因争相渡江部队之间起了冲突,士兵任意鸣枪,乱成了一锅粥。

    这里面唯一的变数就是88师,他们并没有像另一个时空那样去码头跟其他溃兵抢少得可怜的渡船,而是待在南城与日军打巷战,牵制一部分鬼子。

    在游击纵队与鬼子激战期间,262旅、264旅一直在做巷战的准备,等到游击纵队退入城区后,三部逞品字形布局,挡在了第6师团、114师团入城的通道上,双方随即爆发了激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