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争相报喜-《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第(2/3)页
    裁判员侧着身、弓着腰,将计时器护在身前,生怕进了雨水。
    冒着小雨,唐植桐看的兴致勃勃,眼下虽然条件简陋,但大家都很开心,运动场上时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
    看到大家兴奋的样子,听着广播里不时播报着简短诗歌、比赛成绩,但唐植桐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好一会,他才反应过来,少了《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
    也不知道小王同学那边进行的怎么样了,这一阵子一点消息都没有,不过唐植桐不敢问,就跟信不过小王同学似的。
    这种情况没持续太久,约莫过了二十来分钟,小雨也停了,太阳钻出了云层,在东边的天空中投射出一抹彩虹。
    彩虹的出现让赛场上气氛更加热烈了,大家伙都忙着看彩虹,连比赛都差点中断。
    彩虹并不是每次下雨都能出现,一年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
    这要是放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还不得掏出手机拍个照发朋友圈?
    大半个四九城都看到了彩虹,但气象局的同志顾不上看稀奇,正不停的接着电话,汇总着这次降雨的情况。
    农机学院的副院长站在气象局的门口,平时不苟言笑的脸上喜笑颜开,虽然最终数据还没有出来,但降水量肯定小不了,因为路边汇集出的水流现在还没有消失。
    他仿佛看到了表彰,这不仅仅是功劳的问题,这是救民于水火,是为社会做贡献,是为人民服务!
    此次人工降雨的数据很快就汇总了出来,降水范围自然比不得天然降雨,覆盖了四九城及周边地区,远一些的县城则滴雨未下。
    尽管如此,参与此次人工降雨的各单位依旧非常兴奋,人工改变天气,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连求七天雨都未必能完成的事情让自己打了两炮就办到了。
    喜讯很快通过农机学院、气象局、军方逐级上报,并扩散开来。
    农机学院的领导在给教育主管部门汇报时并没有忘记唐植桐,在汇报了人工降雨的效果、投入等等信息后,提及了此事是受了唐植桐的启发云云。
    其他部门可以不提,但农机学院不能不提,因为用高射炮实施增雨作业是唐植桐在农机学院做个人报告时当着全校师生代表的面提出来的设想。
    如果把唐植桐给漏掉,其他系统无所谓,但农机学院肯定会背上一个不那么好听的名声,起码得让人说一声吃相难看。
    教育主管部门对唐植桐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熟悉。
    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桌上是韩海舟帮唐植桐完善的那份简化字方案。
    文字改革虽然由文改委主导,但班子成员跟教育部门存在重叠。
    虽然此时可以说唐植桐已经做出了些成绩,但还不足以让领导们重视。
    唐植桐的名字第二次出现在桌上是被接见后,再次加深了教育部门领导对他的印象。
    人工降雨是第三次。
    短短半年间,成绩接二连三,领导在听完汇报后,沉吟一下,先确定了人工降雨的真实有效性,才对农机学院的工作做了肯定,并夸了唐植桐一句:“唐植桐同志很优秀,是我们大学生的优秀代表!”
    夸完并不代表结束,肯定还要有后续动作,不过此时教育部门也顾不上其他的,着重问了一下生产催雨弹的难度,以及开足马力生产能日产多少枚。
    目前部分地区的干旱是全国皆知的,二流报纸从来就没隐瞒过旱情,只不过都是通过成功灌溉多少多少亩的形式见报罢了。
    关于天灾,大部分地方是不捂盖子的,一方面能体现出干了实际工作,另一方面也为今年秋收后的粮食减收埋下伏笔。
    更何况天灾肯定是存在人力所不及的局限,能遮盖一部分人祸。
    至于下面的粮食短缺造成的困难,很多干部都已知晓,但没几个人敢把这种消息直接捅到天上去,毕竟去年某山的一场会议把这种苗头摁的死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