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非典趣事-《思想抒写人生》
第(2/3)页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有一天,李佳和同事小安一同出差前往江西的一个地区市。小安是李佳另一所高校的学生,当年毕业时,经由李佳的引荐来到了这所学校工作。
小安口才极佳,尤其是演讲水平出类拔萃!他能够将平日所学的成语等知识巧妙地融入演讲词中,精彩绝伦地进行演讲。而且,小安每次演讲都无需演讲稿,正因为如此,他的每次演讲都给李佳和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李佳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了他所负责区域内所有学校的工作,成为第一个返回学校的人,恰好赶上了学校的一个重要应酬。
第二天,李佳在给学生上武术散打课的时候,有个教练员特训班江苏籍的学员于涛同学找到了他,表示自己不想上学了。李佳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对他说道:“你为什么不想上学呢?你现在如果不上学,又能去做什么?你很快就要毕业了,如果现在放弃,之前所学的不就都前功尽弃了,等于这两年白学了。你的父母含辛茹苦把你养大容易吗?你考虑过他们的感受吗?你为他们着想过没有?你好好看看如今的社会,要是没有真才实学,没有过硬的本事,你将来以后要怎么生存?别说娶妻生子了,就连养活自己都会很困难!你自己的生存都会成为问题,到那个时候,你拿什么给家人带来幸福?你还记得刚开始练习武术散打的时候吗?在没练习之前,每个礼拜至少要和别人打三次架以上。自从练习了武术散打,这么久以来,你一次都没有打过吧!为什么?原因你是清楚的。真正有功夫的人是不会轻易与人打架的,随便打架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我也是天天跟你们讲的。所以你现在这一点做得非常正确,也非常好!因此,希望你现在认真思考一下,一定要继续上学,努力把学习成绩提上去,认真把专业知识学好学精,这才是你目前最好的选择!”
李佳就这样和他整整谈了一个下午,长达五个多小时。最后,于涛终于想通了,接受了李佳的建议和意见,一直完成了学业,并且毕业后一直留在李佳身边继续习武练功,最终成为了李佳最为得意、最为得力、最为可靠的教练和助手。
于涛其实非常聪明,和李佳一样特别重情义、讲义气,乐于助人,言出必行。他练功吃苦耐劳,悟性高,各方面都表现得相当优秀。和于涛一样优秀的学生还有很多。
比如安徽籍的黄高飞、谢文强、李江、杨茂盛、吕占强等同学,江西籍的欧阳武、曾庆丰、张龙、黄军等同学,广东籍的何为为、朱要辉、马军等同学,河南籍的谷聪聪、郑玉涛、乔小峰、秦万勇等同学,山东籍的邢雨、张中华、石国亮、刘明、李华、赵静等同学。
由于李佳的学生多达两万余名,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李佳在学校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勤恳敬业、刻苦努力的态度。在日常工作里,他通过民意调查问答,深入了解学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实际需求,认真协助领导做好本职工作。
在李佳认真、努力、负责的工作过程中,难免会与同事之间偶尔产生一些小小的摩擦或不愉快。但李佳向来都是对事不对人,关系是关系,朋友是朋友,工作是工作,绝对不会混为一谈!
无论何时何地,李佳都不会将这些混淆,因为他在工作上向来都是极其执着且格外认真,多年来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方式和心态。
非典期间,整个社会都弥漫着紧张与不安的气氛。李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仅要面对招生工作的重重困难,还要应对人们对他的避之不及。但他从未抱怨,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
每次被人远远躲开,李佳心里虽然有些无奈,但也理解大家的恐惧。他知道,在非典这个看不见的敌人面前,人们的警惕和谨慎是必要的。所以,他总是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些误解和排斥。
在招生过程中,李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学校紧闭的大门,就像一道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他曾多次站在学校门口,望着那紧闭的铁门,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焦虑。但他没有放弃,通过各种渠道,试图找到突破的方法。
非典时期,电话成为了他最重要的工具。每天,他都会拨打无数个电话,与潜在的学生和家长沟通。声音因为长时间的说话而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充满热情地解答着每一个问题。
那些日子里,李佳的生活变得异常忙碌和孤独。没有了往日与朋友的相聚,没有了轻松愉快的交流。但他知道,这是特殊时期必须经历的。
有一次,李佳听说有个学生对他们学校很感兴趣,但因为非典的原因,家长坚决不同意孩子出门了解情况。李佳毫不犹豫地决定亲自上门拜访。
当他来到学生家时,家长一脸的警惕和不情愿。李佳站在门外,隔着一段距离,耐心地向他们介绍学校的情况。他拿出精心准备的资料,一页一页地展示给他们看。尽管家长的态度始终冷淡,但李佳没有丝毫的气馁。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家长的态度终于有了些许缓和。他们开始认真考虑李佳的介绍,最终同意让孩子报考。那一刻,李佳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
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李佳也收获了许多温暖和感动。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曾经的学生家长。尽管家长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却递给他一包口罩和一些消毒用品,还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