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御书房内,萧瑾之说出了丹越的条件。 “想要晋州和湖州两州之地?丹越国的胃口倒是不小。”楚欢颜看着摆出来的地图,“韩阳凭什么觉得天逸国会答应?” 纵使是开通马匹交易,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两国都有益,想要以此来换取两州之地,丹越应该还没有疯到这种程度,除非…… “他们提出的是交换。”萧瑾之指了指地图上丹越国的靠近西边的一大片草原,“按照韩阳所说,想用丹越西塞的五百里草原,换取湖,晋两州,而允许马匹贸易只是作为附加条件。” 丹越最大的优势便是战马,不仅有优良的品种,还有肥沃的草原,形成了绝佳的放牧条件,这些皆造就了丹越的马匹优势。 而天逸国虽然也有马场用来培育战马,可就算是最好的马场,也追不平丹越先天优势。 若是有了这大片草原,那战马一事就再也不用发愁。换句话说,若有朝一日两国交战,丹越的骑兵优势也会大大降低。 “你准备答应?”楚欢颜看着萧瑾之,说出口后,又立刻否定了这想法,但还是问道,“那两州的百姓怎么办,难道要自此成了丹越人?” “韩阳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集体移居,迁到别处。二是若朝廷和百姓们愿意的话,也可以留在原籍,并且保证,丹越定然会一视同仁。” “这太难了。”楚欢颜摇头开口,“先不说故土难离,而且若是让百姓们觉得自己的家园成了朝廷交易的筹码,只怕大多数人都难以接受。” 就算有人站在家国大义的角度,愿意做出牺牲,但是百姓间不理解的只怕还是会占大多。 至于留在原籍,一视同仁…… 如果两国百姓混居一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或许的确能够和谐相处,但起初实在难免发生矛盾和摩擦。 “说的没错。”萧瑾之盯着地图上的那片草原,“所以朕并未打算答应。” 若是能有草原,获得优良的战马,的确是再好不过。但牺牲两州地和百姓家园作为交换,他做不到。 看着萧瑾之认真的神色,楚欢颜想了想,“那北墨呢?丹越国给他们的条件又是什么?” 她相信萧瑾之不会答应,但如果面对的是同样的条件,北墨那边会不会选择交换? 而不管是天逸还是北墨,两国的和平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国力的势均力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