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救援-《弃徒的日常》


    第(2/3)页

    “清明节后一天一大早那支队伍请了个山民做向导就出发了,然后就没音讯了。”

    “那就是失踪两天了,要赶快了。”说着我拿出背包,往里装了些必备物品,催促着卫浩清赶紧出发了。

    “朱真人遗蜕”传说有好几个版本,故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就是遗蜕所在地,流传最广的有三处地点:舍身崖,磷光暗河,光明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去那个向导家,问清向导去的是哪一处。等我和卫浩清赶到了向导所在的村子,发现那里已经成了救援指挥部所在地。找到负责的人一问,才知道那个向导是村里的一个光棍汉,仗着嘴能忽悠,把到村里来找向导的五个朝拜客说动了,组了个团,聘他做向导。要命的是这人无父无母无妻小,所以去哪里了谁也不知道。救援人员分了三批,公安和林业的同志已经往舍身崖方向去了;市里的洞穴探险爱好者组织了一支队伍去了磷光暗河;还有一支从杭州赶来的专业救援队,是去光明窟的,因为装备没运到,还没出发。卫浩清出示了证明后,负责人让我们领了一部大功率对讲机,两个头灯两支强光电筒,赶紧去光明窟。

    光明窟入口离村子直线距离大约二十公里,是一处很长很深的洞穴,分叉的支洞又很多。七年前刚到观里的时候我跟卫浩清曾经进去过探险,结果迷路了,还好师父师兄找来把我俩带了回去。这次为了救人,硬着头皮也得上了。山路崎岖,又是夜里,走起来颇为辛苦,等到了光明窟入口处时天已大亮。在洞口发现了新鲜篝火灰烬以及不久前烧过的香烛,可以肯定前一天有人到过。在向救援指挥部报告了情况后,我跟卫浩清进入了洞穴。

    光明窟之所以叫光明窟,是因为洞内有些地方顶部坍塌,当阳光直射进来,在地上形成巨大的光斑。但是大部分地方是阴暗潮湿的,甚至狭小紧窄,只容一人侧身而过。入口开始有一段还挺好走,很快就到了所谓的“三岔口”。三岔口其实是三个小洞,直径从五十厘米到七十厘米之间,当初我跟卫浩清探险时候只走过中间那个洞,洞口最大,直径有七十厘米左右,需要爬大约八百米,能到达一处有光的洞厅。

    “小师叔,这里,这里有东西。”卫浩清用电筒照着左侧洞口处一个镜头盖。

    “看上去挺新的,再看看,,左边洞这么小,有人钻进去的话肯定会有痕迹的。”说实话我不喜欢左边这个洞,直径只有五十余厘米,让我感觉阴森难受。

    “嗯,小师叔你看,这里顶上,有人估计是磕着了头,破皮了,有血迹。再看洞壁,很多摩擦痕迹,刚蹭出来没多久的。”说着卫浩清又探头进另两个洞观察了会儿,没说话,又走回左边的洞口。

    没办法,我拿下背包,戴好头灯,扎紧上衣,戴上皮护肘和皮护膝,示意卫浩清先进去,随后拖着包跟着他爬了进去。一开始挺不习惯的,前方卫浩清打着光,为了节约电我先不开灯,我周围就是一片黑暗。渐渐地适应了,虽然石壁有些凉,但是黑暗包围着我,让我觉得心安。无需害怕黑暗,黑暗中,虽然你看不见对手,但是对手也看不见你,大家都是凭感觉,这样更公平。我闭着眼睛,用心去感受周围。前面,卫浩清拖着包爬着,悉悉索索;两边,一片寂静,没有什么状况;后面,我的包挂在脚上,悉悉索索。很安全,没有敌意,没有恶意,甚至连其它生命的迹象都没有。

    卫浩清不时报告着他的发现,一个发夹,一个纽扣,一片布片,一缕头发,一片血迹。。。。。。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忽然长舒了一口气“小师叔,终于可以舒展一下了。”随后就消失了。

    我跟着爬了出来,到达了一个巨大的洞厅,可惜的是,这个洞厅没有任何光线,一片漆黑。我们用强光手电四处照着看了看,洞厅呈不规则的圆形,最远处直线距离有五十来米,乍一看,并没有其它出口了。

    “难不成我判断错了?”卫浩清嘀咕着打着手电开始查看。我也有点气馁:千辛万苦爬到这里,难道是一场空?洞厅里并不平坦,洞顶落下的石块四处都是,大的有一人多高,我跟卫浩清深一脚浅一脚在各种大小石头间搜索着。终于,在靠近一处洞壁的地方,我们发现了五个背包,和一根垂下的绳子。手电光顺着绳子移上去,大约六米高处,有一条窄缝,两米多宽,高度仅够一人躺着进去。我跟卫浩清面面相觑:这向导也真敢带路。

    “我觉得不对啊,浩清,别是那向导准备把人骗到深处扔了然后自己跑出来拿了财物跑路吧?”我看着那五个堆在一起的背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