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好话-《谢家的短命鬼长命百岁了》
            
            
            
                
    第(1/3)页
    梅娘“嗯”一声,“听说是从那边时兴起来的。”
    晏三合立刻一扭头,“谢知非,教坊司是个什么地方?它和丽春院有什么区别?”
    “一说到这个就问我……”
    谢知非笑得痞坏痞坏的,“晏三合,我这形象在你那里,还翻不了身啦?”
    晏三合无语了,“三爷,现在是说这个的时候吗?”
    “别扯话题,你就说能不能翻吧?”
    “翻,翻,翻。”
    晏三合苍白的脸上,激出一层气急败坏。
    谢知非见她恼成这样,心里得意一笑,“真正说起来,教坊司还不光是寻欢作乐的地方。”
    “那是什么?”
    “教坊司掌殿廷朝会舞乐应承,以及管理乐户。但乐户呢,分两种人,一种是倡伎,另一种才是官妓。”
    他这么一说,晏三合更糊涂了。
    “懂音律,擅长歌舞,会杂耍……这些人被称为倡伎,别小看他们啊,他们吃的可是朝廷俸禄,算是官家人,只卖艺不卖身的。”
    谢知非娓娓道来。
    “而那些年轻貌美的罪官家属,战争中被掳来的女俘虏,还有从外头买来的漂亮小娘子,则统统为官妓,官妓的命就没那么好了,说白了就是陪人寻欢作乐。”
    晏三合:“那静尘……”
    谢知非想了想,“我猜……多半是后者。”
    前身是官妓,后身是尼姑,晏三合的精气神一下子扬起来,“梅娘,你继续往下说。”
    “晏姑娘,其实也没啥可说的了。”
    梅娘:“婢女打听回来后,我就立刻找人做了一双,还整整花了我五两的银子。”
    一双鞋子花五两?
    晏三合:“为什么这么贵?”
    梅娘:“主要是绣线贵,这种绣线只供皇亲贵族用,寻常百姓别说买了,就是见一见都难。”
    晏三合:“你是怎么买到那线的?”
    梅娘笑了:“姑娘,鱼有鱼路,虾有虾路,这四九城里只要有银子,舍得下本钱,总有人的手能够得着。”
    “是那些宫里的小太监。”
    谢知非也不遮着掩着,索性敞开了说。
    “这些小太监一年到头存不下几个银子,又要孝敬老太监,他们就会想些贴补的办法,拿宫里的线出来卖,只是最微乎其微的一种。”
    这里头门道还真多!
    晏三合深深看了谢知非一眼,又问:“梅娘,这鞋子让你红了多久?”
    “快别提了,也就红了不到一个月,”
    梅娘自嘲一笑。
    “那些狗男人说我是东施效颦,还不如不穿,那双鞋子没多久就被我扔进箱笼。”
    晏三合明白了。
    官妓作陪的人,要么是王侯将相,要么是各色官员。
    这些人大部分是读书人,读书人玩的是个雅字。
    年轻的小娘子穿着轻薄的衣裳,一步一步从屏风里走出来,灯火中,脚上的那轮明月若隐若现。
    文人骚客常常用冷清,孤寂,高雅来形容月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