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红尘阵道融红尘-《重生成土,开局掌握生死二气》


    第(2/3)页

    气海一边吸纳着红尘气,一边将吸纳进入气海的红尘气转化成红尘符文,然后又如同喷雾设备一般,将符文喷射出去,每一枚都准确控制其落点。

    十日后,一道红尘遁光落下,裴裳躯壳再次返回杓山营地。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对于此界修行人的能耐,姜乾也不敢有丝毫小觑之心。

    他也终于明白,要想成为一名阵法师为何如此艰难。

    有全力施展的红尘隐,哪怕出现时与其他人近在咫尺,也都无人发现他的存在。

    这是他从韩林所学五种符箓上得出的灵感,他虽然要开创一条全新的红尘阵道,却也没有疯魔到拒绝此界现有成果,从零开始另辟新路。

    当他对阵法的领悟深入到这一层,便彻底破除了对“阵道艰难”的迷信,变成了一个比较难解决,但以他的能力和本钱,却完全可以解决的课题。

    “符阵一体,只是因为有阵法师发现,引入符文基础结构后,能让阵法一道的基座更稳固,且因其兼容了符文一道,相当于多了个通用接口,变得更普适,更易于传播入门罢了。

    姜乾相信,便是有化神境界的大佬亲临,除非他对红尘气的理解超过了自己,不然,也不可能看出这座城有问题。

    裴裳躯壳将红尘隐施展到极致,慢慢行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却仿佛行走在一座无人的空城。

    在往来正道修士眼皮子底下用他们最敏感的死气结晶布阵,这是闲日子过得太清闲,主动给自己找事吗?

    所以,“以红尘制红尘”便成了唯一的解法,也是最可靠的思路。

    半天后,当裴裳躯壳再次回到中央小广场,将中央小广场周边的地面与虚空也都洒下特定的红尘符文后,裴裳躯壳又是一个红尘遁,直接来到地底深处的溶洞空间内。

    于是,他开始一点点加速,红尘符文从最开始一枚枚次第射出,到双手同时动作,交替射出,再到双手十指不断弹出,一枚枚红尘符文仿佛雨点般射入身周大地和虚空。

    “按照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解释,这不就是阵法吗!”

    他心中这般反复告诫强调,干脆来个眼不见为净,将神秘石盘收入纳物袋中。

    他一边慢慢的行走,一边控制气海红尘丹,结出一枚枚红尘符文,每有红尘符文出现,便通过他的手臂流转进入手掌指尖,被他轻轻弹出,这枚红尘符文便融入地面,街道,房屋,城墙,乃至虚空之中。

    粗粝,原始,不完善。

    红尘丹结红尘符文,气海源源不断抽取周围红尘气补充消耗,他慢慢行走,一路走,一路挥洒,像是农夫播种,又像是一辆洒水车,将自己的意愿通过红尘符文覆盖到这座城的每一处,与那本就弥漫满城的红尘气融为一体。

    可自己呢,却可以直接捏造沙盘小世界,要验证什么,直接就可以现场弄一套。

    若是普通人看了,一双眼睛会彻底被数以万计的画面绕得头晕目眩。

    没有任何问题。

    此前他的解决思路是依然如此吸纳红尘气,只是在全城红尘气都发生变化的时候,让区域内的灵气不受影响,从而瞒过修行者的监测。

    既然以裴裳躯壳已经成功验证了他一力开创的这门红尘阵道的可行性,他也不再耽搁,立刻动手解决那已经困扰了他近十年的问题。

    只不过,要实现的难度也远超之前那两种思路,好在他的条件得天独厚,是其他阵法师羡慕不来的,在他不断的验证下,成果也一点点的诞生了。

    同时也是因为这些错综复杂的裂隙存在,使得地下溶洞空间处在一个开放的、非封闭的环境之下,这同样是溶洞空间始终生机勃勃的前提。

    有的,只是通过有限的经验总结归纳得来的结论,而这种归纳本身就问题多多,同样的一组原始材料,不同人都能归纳出不同的规律来,有些甚至可能是完全相悖的,但在一定范围内,却又是有效的。

    他的“目光”看向地下溶洞空间,那“长在”溶洞空间上方的岩石裂隙,它们错综复杂,仿佛倒着生长的大树根须,又像是散乱头发。

    姜乾早就想得非常透彻,自己吸纳红尘气被发现,是因为自己意识只能覆盖小广场周边半径百米之躯,从这片区域吸纳了红尘气后形成红尘气洼地,其他地方的红尘气源源不断涌来,这种波及全城的变化会连带着影响到全城的灵气。

    韩林闭关苦修,姜乾也在“闭关”,就连每月操纵裴裳躯壳去外面放风一次这活动也渐渐停了,哪怕没有任何激烈的操作,这些年下来,此躯气海中的红尘丹也已消耗了近五分之一。

    现在他却觉得,这实在是有些小家子气。

    一条本就艰难崎岖的道路上,还布满了各种明显的、隐蔽的、连修路者本人都没意识到的陷阱和隐患,每前进一步,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运气,不然,不知不觉就会陷入某个大坑中,终身都无法从里面挣脱出来。

    裴裳躯壳已经融入到一条红尘气“沟渠”中,逆着红尘气的流动,反溯到了这些红尘气的源头。

    哪怕是金丹之躯,个体吸纳的红尘气相比于这满满的一城,变化小到微不足道,周围的灵气并未因此出现丝毫异动,自然也就不虞被那些修行人发现。

    从这些书籍中,愚蒙者只觉艰涩难懂,不知从何处入门,天资卓著者能看见很多坑,也能感受到步步艰险,而姜乾却看到,一批批有天赋、有才情的阵法师们,用自己为代价,正在将一个又一个坑填平,继续向前探索,虽然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的留下能陷埋后来者的深坑,但,整个体系确实是在不断探索中持续向前的。

    这动静远比在地表吸收,形成红尘气洼地要小得多,而吸纳的速度,不仅没有变慢,却反而更快了许多。

    到了最后,他已不再挥动双手,对红尘符文熟悉到一定境界后,根本不需要以动作为引,完全可以在其涌出气海之时便通过微妙的操控确定其最终的落点。

    原本空旷无比、空空如也的气海空间,像是悬挂了数以万计的屏幕,且每一块屏幕都呈现出有别于他处的影像。

    在此之前,裴裳躯壳只能被动的利用外界大天地红尘气的变化,经过巧妙转化,变为一种“动力”。

    裴裳躯壳一动不动的躺在与广场地面只有一个石板之隔的地下。

    “搓”好一个红尘符文后,他用意念将之包裹,如同贴一样,将其沾到裴裳躯壳的气海之上。

    四十年。

    反正这是修行者的盲区,他便是玩出来都不用有丝毫的担心。

    他终于不用再压抑自己。

    是啊,现在问题来到自己这里。

    但,他却没有因此失望,甚至觉得,这比他预想中的那种阵法之道,还要更宝贵。

    别说他没有获得这类资源的渠道,便是有,他也不会这做,旁边可就是繁盛一日盛于一日的杓山坊,往来修士越来越多,用这些材料布阵,不是主动给自己找事么。

    那些从这气海中挥洒出去,融入满城红尘气中的红尘符文,就像是一枚枚摄像头,将整座城的动向全都纳入汇总到气海之中。

    资源充足时便埋头苦修,只保持最低量的出货速度,让贺铁铸有东西持续维系其渠道,待到修行资源即将告罄之时,这才适当加大制符量,以满足其自身修行需求为限,一旦达到,便又再次减量。

    当他看到两位筑基阵法师布置的所谓控御红尘气的阵法只是通过对灵气的极致操控实现间接控制,心中不还感觉失望吗。

    这还真是,意外之喜呐!!

    一时间,姜乾有种一通百通的感觉。

    红尘遁下,身化红尘。

    之后,他的作息枯燥而单调。

    那被他以裴裳躯壳撒遍全城的红尘符文,“摄像头”都是其次,其更主要的功能是,只要他愿意,它们便会如同一根根细小的针管探头,通过他以红尘丹在气海的操作,它们就可以同步在所有区域抽取红尘气。

    姜乾用了一整年的时间将那一堆书籍的所有内容映入心中,并通过自己得天独厚的能力,在地下深处,于溶洞空间内捏制出一个仿佛沙盘一般的真实小天地,实操印证书中内容。

    想到这里,姜乾心中生出一种既视感,符文一道更像是数学,一个个符文结构,一种种符箓,便是一个个数学公式。

    姜乾用意念摘了一缕红尘气,仿佛搓面条般,用意念将这缕红尘气团成条状,且在团成条状的过程中,这缕红尘气还如同蚯蚓蛇躯一般游动,自我缠绕穿插,最终变成一个立体的符文结构。

    姜乾再次来到东街尽头。

    最大的收获便是,他发现这些书籍内容也并非句句至理,错谬不少,自相矛盾处也很多,而将管中窥豹所得的片面认知认定为普遍规律的更不少。

    另还有模模糊糊不真切的声音在这片空间回荡,仿佛铁锤敲击铁钎的叮当声,又似耕牛拖着犁锄翻地哞哞的轻叫声,还有车辙碾过石板路的轧轧声,孩童追逐打闹的哭闹声,市井争执的喧嚷声……

    对姜乾来说,最难的便是这从无到有的第一步。

    也还想过利用死气结晶布阵,红尘气能够影响到死气,反过来,死气自然也能影响到红尘气,只要控御得当,不难布置出一个红尘阵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