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59章 全新天赋 这种感受,已经强烈到有些干扰他操纵白象躯壳的程度。 姜乾便干脆顺应白象躯壳的生命本能,融入此躯壳的新黑泥分身遁出白象躯壳以及更外层的龙兽躯壳,潜入地下,再以念化虚实能力将白象躯壳从龙兽躯壳胃袋中取出。 再次入驻其中,果然,那种从白象躯壳体内反馈回来的、无时无刻都在提醒他的危机感终于消失了。 且随着白象躯壳融入大地之中,那种久违了的、与大地极致亲和的感受再次袭上心头。 姜乾念头一动,白象躯壳瞬间从龙兽躯壳之下的大地中消失,已经顺着大地一体的特性瞬间远遁到了百里之外,且在地底极深处。 两个分身之间拉开了距离,姜乾反而能够更清楚的感受到新分身的变化。 在这过程中,新的黑泥分身一直都在吸纳着红尘气,其观照极限从初生之时的一米半径迅速提升到了超过百米。 且随着红尘气的不断注入,还在持续的扩张着。 百米……五百米……千米……五千米…… 很快,这团黑泥分身的观照极限也达到了半径万米。 姜乾心中一沉。 以姜乾现在对红尘道的造诣,要将这些灵感化作实在的设计,一点都不难,很快,新一代红尘符文就被他设计了出来。 要是如现在这般有一个红尘汪洋在那里等着,黑泥分身的孵化还不是顷刻之间就能完成的事,就如同这次那两个新的黑泥分身一样。 这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一边是进水口,一边是出水口,出手口的量恰好与进水口的量相等,水池水位始终不变。 这种感受,其实在更早之前就已经有了。 “若是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天赋的孵化之中,必然无法再兼顾每个月收取一次红尘气,甚至连每年收取一次生死二气都无法做到。 很快,姜乾开始注入新的、明确的表达意念—— 这两次“穿越事件”都是因为天痕出现造成的,而天痕的出现,其本质就是一个完整而从内封闭的系统出现了一个裂痕,将此世界的信息扩散泄露了出去,为三宗或地星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此后,姜乾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红尘之界”范围内所有红尘符文的升级换代,并通过不断的摸索调试,找到了“出水口”的最大流量。 这确保了在保持自动吸纳红尘气的情况下,他对区域内所有环节的掌控力没有下滑。 唯一的难点,也是当时的他根本无法解决的难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吸纳来的红尘气如何保存。 但根据之前几次的经验,姜乾估计,便是将这些尽数吸纳,最多也就将观照极限提升到半径百米左右。 细究起来,穿越的形式可是非常多的,魂穿,身穿……穿越去哪儿……” 这里,将再次变为“不可知的虚无”。 可现在,“手动”变“自动”,他当然要将其效率最大化的挖掘出来。 “要是成了,我可真就彻底从这事上解脱了!” 他要想再次进入这里,就只有等到下一次进阶之时抓住类似的机会了。 姜乾心中有些不敢相信,却没有就此放弃。 在设计途中,他还加入了新的灵感。 因为收纳生死二气之时不能单独收纳,而必须将两者视为一个整体,这大概也是每年收纳的生死二气都只凝结成一颗黑白相间的宝珠,而不是各成一颗。 随着此念注入,立刻,一股奇妙的感觉袭上心头。 而更关键的是,这样的变化一直未曾停过。 原本一座红尘汪洋,现在却只剩下一点浅浅的“红尘水洼”。 现在才只过了百年,这种枯燥而重复的工作就已让我渐觉是一种负累,要是在如此持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那体验,真就糟糕透了。” 姜乾想用意念干涉这片位处虚无之中的红尘气,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这次升级之后,裴裳躯壳彻底从红尘天网的铺设中解脱出来。 当时他就有过考虑,能否更进一步,把自己从每月一次的红尘气收割中解脱出来? 嗯,既然红尘符文可以进入,且功能性都在,那么,我完全可以通过红尘符文实现间接的遥控干预。 “或许……是我的描述太过空泛? 现在,“看到”这个所在,这个念头再一次不受控制的从他心底泛起。 利用其中充沛的红尘气,结成一个红尘符文,然后,他用意识将这枚红尘符文吸纳进入那片位处不知名虚无所在之地。 集中所有心力,开始注入明确的表达意念—— 这是从无到有,从一个空想的技能到实实在在的事物之间的转变,而红尘气、生死二气这些清浊之气还是其孵化具现所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位于灵桃雅园地下深处的溶洞空间,每年都有不菲的生死二气产生,自从黑泥分身成长到极限,这些每年都有产出的生死二气同样都被他收纳进入不知名之地。 而关于这一点,姜乾想得非常明白。 若是单从红尘气收割最大化来说,这种方法其实并不正确。 “六成!” 此刻,姜乾的注意力却没有在白象躯壳这处黑泥分身身上,而是落在了那处位于不知名虚无之中。 如此,他自然旧念重提。 “我真是个……哎,便是想要穿越,也得要有明确的目标啊,不然往哪穿,眯着眼睛昏穿乱穿吗?” 那凝缩成一团,仿佛一枚混沌之卵的意念深处,似乎有了一个确切的事物开始孕育。 “从这次进阶后的情况来看,我将来对红尘气,乃至生死二气的需求,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可这次,他的心念是如此明确,实现不了就是实现不了。 最终的结果,也让姜乾惊喜不已。 此刻,姜乾再次看向那位处虚无之地的“红尘水洼”,密密麻麻的红尘符文与之融为一体,每一个沉浮其中的红尘符文都投射出一副虚幻的影像,这些影像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融汇在这“水洼”之中,显得拥挤异常。 它们一颗颗铺在红尘汪洋的底部,就像一颗颗奇特而美丽的鹅卵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