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差距啊-《华娱1981:从西游记开始》


    第(2/3)页

    小日子电视台的设备确实不简单,比起央视,实在是先进得太多了。

    接下来,听杨婕导演讲述了这次参观之旅,顾北才明白,老太太到底是咋被小日子给打击成这样的。

    顾北看着老太太情绪又变得激动,也不禁想笑。

    不光是对艺术质量的赞赏,更为惊讶的是,小日子的同行们都没想到《西游记》这样的神话剧居然是由一位女导演拍摄。

    所以,飞机在石林上空飞了好几遍,王翀秋不但没有看见下面奔跑的人,连大片石林的山都没看见。

    他在剧组待了一个星期,黄一贺那边每天一个电话的催,也不得不起程回京。

    忙活了一阵子,就在春节晚会最后一次带妆联排之前,杨婕导演回来了。

    因为石林的环境非常特殊,杨婕当时想着拍一个俯角镜头,全方位的展现当地的地理环境。

    飞机则一路侧着飞,不用亲身试验也能想象得到这有多危险,那是一个能够把王翀秋倒出去的角度。

    说着话,杨婕还摇了摇头:“我不太认可这种方式,但是,他们的工作效率确实非常快。”

    杨婕还在继续说着:“只是为了几个航拍镜头,人家居然有直升飞机,不是亲眼看到,我都不敢信,别说专门配上一架直升飞机,就算是谁能借给咱们一架,那场戏也不至于拿不下来了。”

    就这样来来回回的跑了好几次,飞机终于飞走了。

    杨婕见状,瞪了一眼:“咋了?你也觉得我不谦虚。”

    想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草。

    顾北倒是没放在心上,手上被划了一刀,可毕竟救了一条命,也算值了。

    随后,杨婕等人又参观了nhk电视台的录播设备,以及他们正在录制的电视剧工作过程。

    不过想到,他们的戏里终于有了第一个航拍镜头,大家伙还是很兴奋。

    杨婕闻言一拍大腿:“没错,就是工业产品,每一个步骤都是提前设计好的,然后甭管是台前,还是幕后,只要按照设计好的做好分内的事就行了。”

    同时,王福林也给全组下了封口令,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谈起这件事。

    顾北得知杨婕导演回来,立刻便找了过去。

    事实证明,并非所有的工作都能靠艰苦奋斗来完成,《西游记》剧组这么穷,想要用上航拍镜头,只能是个空想。

    杨婕似乎是想要证明什么:“咱们要是能有人家那样的设备,我肯定能把《西游记》拍得更好。”

    现实却是,《西游记》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为了充分运用镜头语言来表达情景的交融,感情的变化,时空的氛围,演员的调度,剧情的节奏……

    “当时老阮还问我,能不能跟人家学学,也拍得快些,我愿意这么拖拖拉拉的?如果有同样的工作条件,我比他们还快!”

    随后杨婕还在拍摄现场观摩了电视剧的全套制作流程。

    “一个录制间里,就有五六台摄像机,还有一台是可以通过遥控上下左右随意变换角度的,灯光也是由中控室遥控掌握的,还有移动轨,移动天幕……各种设备,样样俱全,小顾,你能想象吗?在他们的楼顶,我居然还看见航拍专用的几架直升机。”

    真真是无限感慨。

    对方明显不相信杨婕的话,觉得这老太太在吹牛掰。

    其实,在顾北看来,黄一贺导演对组织这种大型文艺汇演,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了,只要不作,不非得拧着做点儿技术条件根本达不到改变,他帮不帮忙,根本无关紧要。

    如果《西游记》剧组能有小日子同行那样的条件,多少只能停留在脑子里的想法能变成现实,又能提高多少拍摄效率啊!

    巨大的摄影棚里,同时搭起了好几场戏的内景。

    对方倒是很痛快的就答应了,承诺飞行练习的时候,带王翀秋到石林上空去拍摄。

    “杨导,这次出去,收获不小吧!”

    这话可不像是杨婕导演能说出来的。

    想什么没事儿呢。

    这老太太的脾气一贯是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

    杨婕导演不在,《西游记》剧组的工作也不得不停了下来,顾北待了一天,就被洪敏生安排去了春节晚会筹备组,继续每天繁重的工作。

    这话顾北肯定相信,只可惜,等到国内也拥有了同样的硬件设备,甚至比小日子更好的时候,电视工作者的初心却不在了。

    前世经常有媒体报道,小日子国民素质高,去国外看个球还带着垃圾袋,等比赛结束之后,满场捡垃圾。

    一开始聊些情节处理的时候,杨婕还能游刃有余,但是,当问到技术细节问题的时候,杨婕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