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李白代表作怎么这么多啊-《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3/3)页

    李白:“我没让你侧过耳朵来听我唱歌,是让你给我倒酒,所以接下来酒喝完了,我不得不卖东西买酒喝!”)】

    【《将进酒》:“好兄弟,喝吧,喝吧,一起消愁!”

    《惜樽空》:”艹,日子好苦,给我满上!”

    后者苦得多,也狂得多。】

    【问题来了,观众老爷觉得哪个是李白写的原版?】

    天幕滚动播放蝇头小楷似的弹幕。

    弹幕:(哇,长知识了,傻傻分不清楚。)

    弹幕:(这还用问吗?肯定是《惜樽空》啊!这个是唐朝的版本!)

    弹幕:(听说宋人改了很多唐诗,咦,求求他们不要改了。)

    古青青【直接说结论,至今仍有争论。

    很多人推测是宋朝文人改动了这首诗,宋朝文人连”圣贤皆死尽”这种话都听不了,所以他们根子软。有一说一,这是对“大送”的偏见,大宋也有狠人。

    这些年来,很流行一种现象,一些人喜欢在语文课本上找错,看了一两本书,就说自己后来发现的是对的,“世人皆醉我独醒”。

    他们特别武断地说,《惜博空》时间最接近唐朝,更符合原本。《将进酒》就是被人改过的,根本不是李白写的。

    这个命题很好,但是怎么证明?

    第一,《惜樽空》只是敦煌民间版本!权威性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唐代印刷技术不行,基本靠着手抄来传播。万一是他们抄错了怎么办?万一他们改了怎么办?

    第二,众所周知,在考证的过程中,只能证明一个人干了什么事,不能证明一个人没干什么事。

    万一李白喝醉了写了第一版,第二天酒醒了写了第二版,这两首都被收录到文集之中,敦煌只保留了《惜樽空》,这种可能性有没有?

    在学界,迄今为止,《将进酒》的权威性依旧很大,并没有被否决。

    总而言之,如果有谁说《xxx》接近原版,都是骗人的。

    几乎所有流传下来的诗,都有其他的版本。

    不感兴趣的人就直接看诗文,看自己更喜欢哪个就行了。没必要那么在乎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不然没有诗文之美了。】

    王安石对于这种情况一点也不例外。

    “唐宋传播诗文要么靠着口口相传,要么靠着手写。这么传下来,笔误太多了。有些流传很广的诗集甚至字都不一样。”

    夫人:“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你买过很多本吗?”

    >

    王安石面无表情:“差不多吧。”

    抄书在古代是一门职业。

    他父亲过世之后,家里的生活越来越拮据,于是给别人抄书,补贴家用。人毕竟不是复读机,写一篇自己想的作文都能写出很多错字,更不用说抄别人的书了。

    连《兰亭集序》都有涂改。

    他生怕误人子弟,抄书抄得勤勤恳恳,抄完之后还要校对好几遍,才会送到主顾里。

    有一天,主顾说:”你抄错了,你抄的跟我记得不一样,我是看你字好看,人又实在,才给你这个活,谁晓得你这么糊弄我,把钱退给我!”

    王安石顿时觉得不可能。

    两人一番校对,才发现不是王安石抄错了,而是主顾从小学的东西写错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