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古青青:【那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结束了,下期再见。】 随着话音落下,天音戛然而止,天幕消散,天空恢复了往常的模样。 可人们的心情却无法恢复如初。 大清,整个太医院都忙活了起来,给乾隆喂药,掐人中,擦身体…… 过了很久,乾隆才悠悠转醒。 太医:“陛下,您急火攻心,肝火郁结,下次可千万不要动怒了。” 乾隆呵斥道:“朕动了什么怒!朕有什么可动怒的!” 太医连忙摇头说没有,心想,陛下的嘴可真硬啊。 乾隆平时不生病,一生病就躺了很久,直到身体好转,他才慢悠悠地起床。 上朝的时候,那些文武百官一本正经地汇报工作,好像跟平时没什么区别。可他们低头的幅度比之前要大得多,好像生怕乾隆看清表情。 乾隆冷着脸上完朝,便甩袖离开,下意识跟之前一样来到三希堂。 他平时下朝之后往往来到这里品鉴名家字画,并且挥毫写诗。 然而这一次,他拿着浪毫笔,却久久没能落下笔尖。在书房待了一上午,都没能憋出一首诗。 宦官为了哄陛下,连忙睁着眼睛说瞎话:“陛下,可干万不要把那女人说的话当真,升斗小民读的书都没有陛下多,怎么能理解陛下的诗呢?” 乾隆冷哼一声,把笔重重丢在桌子上,墨水在洁白如雪的宣纸上落下残痕。 “你说得对,朕不会作诗给他们看了,他们不配看!” 从此,乾隆除了给家人写诗之外,几乎再也没有动过笔了,每年推出的诗集也少了不少。 大臣们皆是松了一口气,太好了,他们确实不配看!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深深记下了乾隆的名字,不仅对他的四万首诗印象深刻,还对他异族人的身份印象深刻。 天幕结束之后,他一直在思考大清的事情。 这天,他询问儿孙们:”这清朝皇帝到底是哪个部落的后裔?你们有头绪了吗?” 皇太孙朱允炫摇摇头,老老实实地说:“尚未查到,北边的部落很多,还需要时间摸索。” 朱元璋:“老四,你呢,你在北边待过,消息应该挺多的吧?” 一般来说,藩王无故不得进京,每三年才能面圣一次。最近,正逢藩王进京的日子。 朱元璋也挺想念这些儿子,便办了场宴会,把他们都喊来。恰好今天也是天幕播放的时间,席间非常热闹。 青年朱棣意气风发:”父皇,昔日唐太宗御驾亲征,横扫夷狄,周围的部落无不臣服。我大明岂能落后?哪需要花时间去找啊?直接把他们全处理掉不就行了!” 朱元璋看了朱棣一眼,朱棣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非常像他。 朱元璋:“说得好!老朱家的子孙就该有这种魄力!老四,那这事就交给你了。” 朱棣很想建功立业,闻言忙不迭点头:”儿臣愿意。” 朱元璋心里美美的,皇太孙朱允炊仁德宽厚、声望很高,是个守成之君。儿子朱棣等这些藩王勇猛能干,以后牢牢拱卫着京师,大明江山稳若泰山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