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宝玉: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红楼之庶子无双》


    第(1/3)页

    第210章  宝玉: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

    熙凤心想,幸好准备了钱,因天晚了,还没有散出去,但这个月的月例银子翻倍的话,却是已经放出去了。

    她又想到,适才是自己去向荣庆堂报的喜,此时,她低头站着,恨不得扇自己两个耳刮子,叫她多嘴!

    薛姨妈朝黛玉看过去,见其端坐着不动,眼睛只看着脚跟前那一块儿地,原想着自己也不说话,什么时候黛玉说走,她也顺势告辞,谁知,这位竟是如此沉得住气,她也不好在这个时候说话了。

    元春从地上起身,贾母这时候也就拄着拐杖站起来,鸳鸯忙上前去扶,浩浩荡荡的人,适才兴高采烈地来,此时都是寂寞无声地跟在贾母的身后。

    走出几步远,贾母微微扭头,“琮哥儿媳妇,你领着你几个妹妹回去吧,明日再过来说话。”

    明日复明日,明日不一定是明日。

    黛玉松了一口气,“是!”

    等老太太等人从东西穿堂过去,黛玉这才与薛姨妈母女二人道了别,自己领着三春和湘云,坐上了车,回东府去。

    显而易见,元春的事,是有人从中作梗,黛玉倒是没有猜出是自家夫君,独自坐在车里,靠着车壁,心头琢磨着这事儿,心想着,不管是不是琮哥哥,最终,老太太都是要找琮哥儿说话的。

    荣庆堂里,外人都屏退净了,只剩下了贾母母子三人,王夫人、熙凤和元春。

    李纨是早就以兰哥儿为名,回到了自己的小院里,她每日里除了兰哥儿便是侍奉长辈,别的事浑不与她相干。

    贾赦先发了话,“先前亲家那边说,大姑娘要大喜了,想这事儿应也不是作假,怎地突然之间就反复了呢?”

    王夫人听得这话,对这大伯很是感激,这消息先是从王家传出来的,结果像是闹了个乌龙一样,若是老太太和贾政怪起王家来,她夹在中间就很难受了。

    元春将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实指望是熬出头了,皇后娘娘也是极力帮忙,谁知……”

    元春垂下头来,想起一事来,本不打算说,但想到最终事情总是要水落石出,便道,“琮哥儿回京之后,次日去宫里,皇后娘娘安排我与琮哥儿见过一面,向他说明要留在宫里的事,当时,琮哥儿是不愿意的。”

    众人愕然,实是想不明白,贾琮为何不愿意。

    王夫人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指着元春的额头骂两句,“这等重要的事,你为何要与他说?”

    家里为她在宫里费了不少钱,元春也实在是不好说,皇后原本也是因了贾琮才愿意为她张罗,这话,在舌尖滚了又滚,最后只落在了一句话上,“这也是皇后娘娘的安排,我不得不从。”

    王夫人没听懂这句话,极为不快地道,“这又与他何干?”

    贾赦捻了捻日渐稀疏的胡须,喘着气道,“皇后膝下无子,国舅爷又是在贾琮那囚攮的手下做事,莫非……”

    想到这里,他心头一阵火热,但眼看着元春已经出宫来,再也没有进宫的机会,顿时,贾赦气得胸膛又如拉锯一般,“他,他,他这个混蛋,小娘养的,他是要把这家里捣散啊!”

    这时候,贾母也回过味儿来了,一个超品军侯,在朝堂上自是有着不同一般的说话份量,只是,她没有想到,贾琮竟是要这般断了这边的生路,一时间,愤怒、悔恨、不甘、焦虑,各种情绪交织,贾母眼前一黑,差点从罗汉床上栽下去。

    荣庆堂里一阵鸡飞狗跳。

    沈园还是从前一般,亭台楼阁点缀在山林水榭之间,到了夜间,盏盏灯火通明,彩廊绣楼在夜幕中被照亮,光辉灿灿,近观远看,真如仙池瑶台。

    “几年前咱们兄弟几个在这里聚,当时说好了我请,结果,是谁会的账?”

    临水的阁子里,纱幔在夜风里飞舞,飞檐斗拱下的宫灯在水面上晃动出道道光影来,栀子的清香隔着水飘过来,与酒香,姑娘们身上的香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在阁子里打转儿,又向远处飘散。

    穆永正说了这句话后,阁子里的人都看向贾琮,见他脸上带着闲适从容的笑意,众人均是难以将他与当年那个刚刚进宫,给穆永祚当伴读的孩子关联在一起。

    匆匆五年过去,谁能想到,当年的那个伴读,如今已是军权在握,简在帝心,在朝中有着一言九鼎的份量。

    贾琮将杯中酒端到嘴边,轻轻抿了一口,笑道,“这要怪谁?当年我又玩不得姑娘,伱们一个个都忙去了,我要走,总不能白嫖了就走吧!”

    一句话,都很捧场地笑起来了。

    今日来的人,还是原先那几个,除了穆永正,就是怀恩侯公子赵端华、西宁郡王世子铁图,说是同窗们请贾琮,便是同窗,一个多余的人都没有,也是这些年过去,贾琮究竟是什么性子,大家都不知道,若是请了旁的人,他不喜,这笼络感情便成了笑话。

    “这几年,我们这几个人里头,也就元泽做出了一番事业来。之前,抗倭,我听说元泽去了,我也要去,我爹死活不答应,结果你们看,功劳全是元泽的了。”赵恩华叹口气,摇摇头,一口闷酒闷下。

    铁图还是和以前一样,话儿很少,这也是西宁郡王府的求生之道,四王中,西宁郡王府可谓是极为低调,尽量在朝中不惹眼,最高调的还是北静郡王。

    铁图朝贾琮看去,“元泽,你之前将甄家一锅端了,手段太猛烈了一些,你知道甄家与北静王府结亲,北静郡王妃是甄家嫡出的女儿,我听我娘说,到处在传你的坏话,北静郡王肯定也不会善罢甘休。”

    “猛烈”二字,太过直接,令穆永正和赵端华不由自主地都倒抽了一口气,极为紧张地看着贾琮,生怕他听进心里去了,甚至穆永正都很是不赞同地朝铁图瞥了一眼,怨怪他把话说得太直了。

    谁知,贾琮笑道,“铁兄,我是武将,做不来文臣那种唇枪舌战的游戏,当今天子仁慈,念旧情,昔年随太祖和世宗打江山的那些老人们倒是显得薄情多了,远的不说,只说近的几家,谁家不是在打自己的小九九,何曾将如今天下这局势看在眼里?

    大河涨水小河才能满,如今大河都快枯竭了,小河还在想尽办法地蓄水。诸位常年在宫里,眼前看到的都是神京城里的景象,我五年前从北到南,三四年前又从南到北,看到的与诸位不同,赤地千里,卖子鬻妻,逃亡遍野。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