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年也因此而逼贾珠读书,眼下听贾琮说这样的话,简直是热血沸腾,将宝玉干下的那样丢脸的事,一股脑儿都忘了,平日里不问庶务的人,此时还问了贾琮不少细节,一些自认为不妥之处,一一指点。 “族里眼下一直是太爷在掌塾,你若是建了这书院,将来是否也是让太爷劳动?” 贾琮沉吟良久道,“老爷,想必是不能的!只是,这话若由侄儿说出来,不知道能不能服众?既是正儿八经建的书院,侄儿是想将来能出几个科举出仕的好苗子。 太爷的学问固然好,只是自己不曾进过学,想必启蒙尚可,若论治经怕是不能。费书院些银子尚无碍,若是耽误了子弟学业,便是造孽了!“ 贾政点头道,“原先我只以为读书须自己刻苦便是,书中自有一番大道理,可看了你之后,我才明白,一个好经师何等重要!” 贾琮道,“正是如此!想我昔年在江宁,跟着老师读书。谈起读过的《千字文》,这本是一部启蒙书,可论证学问的时候才发现,我虽能背诵如流,其实很多字句都不解其意,还是老师一一又为我讲解一番,我才明了。 也正是因此,侄儿才想请些饱学之士来讲授,如此,太爷那边,就只好请老爷帮忙辞了。“ 贾政哪有不肯? 贾代儒年岁已大,精力不济,贾政听贾琮这般一说,可想而知,贾代儒的学问简直是不堪极了,也难怪这么多年,不曾为贾家培育出几个像样的人物来。 “你如今当了族长,只这件事办起来,就比你珍大哥当那么多年族长,要强多了。”贾政由衷地夸奖道。 贾琮则极为谦逊一笑,道,“老爷过奖了!侄儿只是想到,一个家族要想兴亡,单靠一两个人是远远不济,须得全族子弟共同努力,方可成就百年世家。 侄儿去江宁几年,也是见过一番世面,那边一些世家,子弟们虽不是人人出仕,却人人都有功名。侄儿老师家中,连端茶倒水的丫鬟都是识书的,这才是真正的书香门第。 反观我宁荣二府,位列勋贵,虽也得保富贵,却远不及人清贵长久。这只是侄儿的一点浅见!“ 贾政捏着胡须,听得大为赞叹,“你能有这般见识,我甚是欣慰。将来宝玉几个,我会把他们送到书院去读书,也盼着我贾家能够出几个人才。” “是!”贾琮站起身来,说到这里,他的目的也算是达成了,便告辞! 贾政却是憋闷极了,听闻得宝玉被打得太狠了,又很是心疼,想到贾琮适才说的话,又恨不得宝玉一下子被打死算了。 贾琮回到宁国府里,黛玉午歇正好起来了,与尤氏和三春在说话,讨论的内容也正是荣国府这边的事,听闻贾琮回来,忙都起身迎了出来。 贾琮与众人一一打过招呼,探春迫不及待地问道,“二哥哥,宝二哥是因为什么事挨打?” 贾琮自是没有为宝玉掩饰的自觉性,笑道,“宝二哥倒是好本事,在外头养了外室,老爷知道了,就把宝二哥打了一顿!” 尤氏唏嘘不已,黛玉震惊不堪,三春则是大为意想不到,一时之间,满屋子都呆愣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