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建州老奴-《红楼之庶子无双》
第(2/3)页
旁边,代善道,“父汗,此人不过一少年尔,天纵奇才又有何惧,他若是敢到抚顺来,儿子生撕了他!”
努尔哈赤缓缓点头,对李永芳道,“大顺的朝廷已经无人可用了吗?派一个三尺小儿前来羞辱我!传我的命令,准备攻打清河堡,我们就用清河堡的胜利,来迎接宁国侯!”
阿济格有失,老奴费了不少劲儿,想要将儿子救出来,无奈,儿子被关在诏狱,劫狱不成;有了柳芳、水溶等人的前车之鉴,朝中已是无人敢帮建州这边说话。
令他平白失去了一个儿子,努尔哈赤对贾琮早已同样是满腔仇恨,此小儿不除,他心头之恨难消。
就在此时,城中突然跑出了两匹快马,不多时,其身后便追出了一队约有百人的建州兵丁,人人手中挥舞着大刀,口中吆喝着,显然是去追前面那两人。
努尔哈赤不解问道,“此二人是谁?”
一人匆匆上楼来,正是皇太极,向努尔哈赤解释道,“父汗,此人乃是大顺守备王命印之子,他爹是死在儿子的刀下,这小子潜伏在城中,竟然想要给他爹报仇,适才事败,竟想逃命而去。”
一旁,努尔哈赤嫡长子褚英大笑嘲讽道,“皇太极,你真是没用,你不会差点被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给杀了吧?”
皇太极想到适才的凶险,低下了头,他承认自己是大意了,但这并不是褚英可以笑话他的理由,他只是一时不慎而已。
经历过战乱的抚顺城已经空了,三十多万人口和牛马已经被老奴命人全部抢劫一空,民居已经在战火中毁坏,烧成了一片灰烬,一些府邸衙门也被砸毁,烧尽,四处可见残垣废墟,再也难从中找出曾经这里乃是辽东重镇,经济繁华的痕迹。
几处青烟被风卷了上来,战火的气息,令这些在白山黑水中极尽穷苦的建奴们感到了兴奋,不由得精神一震。
努尔哈赤不说话,贝勒臣子们也就都不说,眼见那二人要逃出众人的视线中了,努尔哈赤皱着眉头,伸手道,“拿弓箭来!”
旁边的侍卫捧上了弓箭,李永芳极为殷勤地帮忙转递,双手捧弓箭,极为恭卑地行奴才状,努尔哈赤接过弓箭时,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道轻蔑。
此人率领守军五百人投降,将抚顺城献给了他,乃是投降大金的第一人。
凡是占了一个“一”的,都不简单,而李永芳在努尔哈赤的眼中,具备一定的象征意义,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真不知道此人有何别的用处了。
眼下,他似乎看到了李永芳的价值。
努尔哈赤拉弓搭箭,瞄准了那少年的后背,开始蓄力。
而冲在最前面的少年,似乎心有所感,猛地扭头看过来,唇瓣翕动,似乎在朝努尔哈赤大喊什么,一瞬间,努尔哈赤脑中闪过王命印拒不投降的惨死时的最后的画面,手微微一抖,箭飞出去时,已是失去了准头。
少年及其随从终于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里。
入夜,贾琮一行到达了广宁卫,辽东总兵府设在此处,李浩蒲死后,总兵府被腾了出来,因夏进一直驻守第一线,总兵府一直空置着。
广宁卫守将乔一琦提前命人将总兵府收拾出来,准备贾琮入住,谁知,贾琮却是将行营驻扎在了城外,并没有进城的打算。
乔一琦只得亲往其行营拜见,进去的时候,贾琮正与几名将领吃饭,桌上几样小菜极为简单,一人一碗杂粮米饭,令乔一琦震惊。
谁能想到,簪缨世族出身的宁国侯,竟果真做到了与兵士一体,食宿相同。
“安生,我有件差事,要派你去办,办好了有赏,你可肯前往?”宁国侯边吃的时候,偏头和坐在下首的一位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少年说话。
那少年不过十五六岁,脸上挂着淡淡的忧伤,乔一琦猜不出此人的身份,但想来,应也是不简单的人物。
“不知侯爷有何吩咐?”
“福建那边,有一种食物,生在地里,拳头这么大,蒸着吃,煮着吃,生吃都很好吃,还可以当主食,听说叫地薯还是红薯,还是地瓜?要紧的是,这种食物大江南北都能种,不挑土地贫瘠富饶与否,是个好东西,我想你去把它寻了来,将来咱们在北地种着试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