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大唐种田指南》


    第(1/3)页

    玄奘进入福临寺。

    这是巩州城内最大一座寺庙,无数僧侣在寺中修行。

    大寺庙的斋菜味美,否则如何供给来烧香的贵人?分明是素斋,仆役却吃得满嘴流油。

    白马更由三人一同打理,吃得是新鲜马草拌豆,一名小沙弥拿刷子刷他柔顺的毛发,轻柔地抚去尘埃,另一人则用梳子梳通马尾。

    陈玄奘没去关心这些事儿,福临寺治《俱舍论》等经论,这些经他也学过,但千人千面,不同人读同一部经,体会却是不同的。

    他与当地的僧侣论经,交流看法,酣畅淋漓。

    论完经后,少量武僧看他一身结实的肌肉,试探性地邀请他去寺院后的梅花桩练练,玄奘闻言,欣然往之。

    武僧们欢喜极了,他们私下议论。

    “看法师那模样,果然,西行路漫漫,没有好的身板是不行的。”

    “那是,倘若年老体衰,力不能举禅杖,如何面对道路上的匪类、妖魔呢?”

    得道高僧中柔弱的总是多于一身腱子肉的,人往往有偏见,认为头脑与肌肉不可共存。

    武僧出门化缘,总不如那些身材纤长的俊秀和尚,后者更加惹人怜爱。

    前者,也就是差点被山匪打劫时才有用!

    他们初见陈玄奘,无不被他佛子似的俊秀面容所吸引。

    可像这样的人,却行动如风,一举一动都十分利落,见多识广的武僧眯起眼睛,终于发现他被海青覆盖的薄薄肌理。

    瘦却充满力量!

    *

    陈玄奘站在梅花桩上,用挥动少林棍的方式肆意挥动禅杖,它的重量远超少林棍,可在玄奘法师的手中,却像是他手脚的延续,指哪打哪。

    但你看向他的手臂,看那凸起的、暴露的青筋,又知这不仅仅是天赋异禀,还有他后天的汗水与努力。

    每看他扎实地挥动禅杖,武僧们就爆发出一声“好”,在懂行人看来,这实在是太热血沸腾了!

    于是他们也不拘泥于只看着,该上桩的上桩,该扎马步的扎马步,该练托举的托举。

    场上气氛为之一变。

    两个时辰后,陈玄奘下桩,此时已月上柳梢头,跟他一起练功的武僧有的撑不住早早结束了,有的坚持到现在。

    玄奘的海青常服被汗水打湿。

    此时天并不是很热,尤其在太阳落山后,夜晚的风裹挟着冷意,吹在人身上,本是很冷的,足以把汗吹干。

    可玄奘身上实在是太热气腾腾了,这是他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热,如果让体修来看,定将他视为同道中人。

    好在陈玄奘随身携带海青服,作替换之用。此外他有种亲和力,能让所有武僧跟他打成一片,这些人都会很愿意给他一件衣服。

    玄奘又精通针线,可以将任何衣服改造得大小适宜。

    练功结束后,僧人们一同去附近的小河边打滚。

    他们都不需要热水洗澡。

    玄奘在人群中,一点也不扭捏,他向人借了一只水盆,用清冽的河水洗涤自己的身体。

    这一番相处后,他与僧人们的关系就很近了。

    于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

    “法师您启程路过河州,还需慎重再慎重啊。”

    听见这句话,陈玄奘不得不重视,他道:“这又从何说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