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撤军!” 赵匡胤当机立断的下达命令。 大军粮道本就需要通过走山海关,沿锦州一线运输而来。 如此远的距离,往往一石粮草运抵军中,十不存五六。 要供给中路军十余万人每日用度,粮草消耗就是个天文数字。 古往今来。 无数名将都死于缺乏补给,大军溃散。 赵匡胤深知这一点,方才下达撤军命令。 然而。 因为这三个唐将所言,让底下军校开始怀疑起来。 谁知道赵匡胤是否真的和老奴有勾连? 若是真把大伙往埋伏带,到时候岂不是成了冤死之鬼? 赵匡胤带来的京营,倒是没有横生异动。 辽东边军就不一样了。 他们开始私下串联,准备找赵匡胤问个清楚。 对此,赵匡胤很干脆。 表示军中只剩下不到五日粮草,爱撤不撤。 闻言,辽东边军这才慌了神。 没想到军中缺粮了。 若是继续僵持下去,怕不是要饿死在这苦寒之地。 既然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跟着赵匡胤一并往锦州撤。 只是。 撤退路上辽东边军留了个心眼。 那就是让赵匡胤所率京营走前面,真有变故也好做准备。 可这样一来。 中路军阵成了那常山之蛇,人心浮动,全然不齐! 赵匡胤对此不作表态,只让大军往锦州疾行。 然而。 他最为担忧的事情发生了。 老奴蛰伏多日,在赵匡胤撤军时动了。 宛如狼群一般围堵而来的后金大军,在宁远、开原一带的半冻河面之上,堵住撤退的中路军。 渡河汛口早就被拆毁。 “赵都师,久闻却未一见。” 赵匡胤这还是第一次看见老奴长什么样子。 第一眼看去,只是个面容寻常,身形魁梧的老汉。 只有那双眼睛,好似能洞察人心一般。 至于老奴身边,缩着脖子,眼神飘忽的白胖男子,赵匡胤很眼熟。 “大哥!” 两兄弟在战场当中相见,气氛却颇为不对劲。 辽东边将看着身在老奴军中的赵光义,下意识看向赵匡胤,当即收拢军阵,与京营相隔,做刺猬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