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随后,更多关于辽东战况传回。 “宁远一战,中路大军以自身为饵,诱敌深入,水淹女真,大破之!” 李曌念着战报所写,脸上也不由露出欢喜的笑意。 可见的是。 老奴刚刚建立的后金遭受这等损失,必然在接下来十年之内,不敢再有异动。 这对于已然糜烂的辽东局势来说,让李唐能缓一口气。 更有一点,让李曌在看完之后,陷入沉思许久,眼中闪过一抹异色。 那就是赵匡胤死了。 这个被李曌视若大敌的先帝重臣。 先帝在世时,赵匡胤以军功起家,崭露头角。 直到李曌这个新帝上位,也曾得到过赵匡胤的支持。 然而。 各种迹象表明,赵匡胤这个明面上忠诚于李唐的朝中大臣,私下谋划颇多。 例如先前的白莲教之事,便隐约跟赵匡胤有千丝万缕的干系。 只是奈何赵匡胤势大,李曌不得不秘而不发,等待时机。 却没想到。 还没等到李曌动手,赵匡胤此人先行死在辽东了。 更让李曌不知道该说什么的,便是赵匡胤的死因。 按照林尘所言。 赵匡胤被自家亲弟弟,赵光义背叛。 不慎被设伏袭杀,连头颅都被赵光义进献给了老奴。 御书房内。 看完辽东之战全部细节的李曌,方才放下奏折,长舒了一口气。 此战,李唐足以宣称己方大胜。 只是这胜利代价颇大。 赵匡胤所率三路大军,尽没半数! 并且一些被老奴抢夺的土地,李唐也无力收复。 最好的局势。 那就是李唐重新拿回西平堡,然后借此构建锦州、西平堡的防线。 同时。 林尘在奏折当中也提及了辽东边将的情况。 毫不夸张的说,军将不可用,麾下边军更是参差不齐。 更让李曌愤怒的是,朝廷花了这么多钱养着的辽东边军,有三分之一的缺额,全都被吃了空饷! 加之辽东边将有投降老奴之意,都让李曌决心整治一番。 查,好好彻查! 李曌心中有了决断。 若要稳定辽东,那就得来一次大换血。 不过。 李曌想到这里,眼中也有难色。 要想稳住辽东,得派一名得力督师坐镇,总览全局。 李曌手中并无这等亲信干才能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