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变数-《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第(2/3)页

    忽必烈命宋降将吕文焕为先锋,统帅水陆十万余人,浩浩荡荡沿长江东进。

    而宋军这边,原本镇守长江沿线便有十七万之多。

    特别是在后方征召的厢军到位后,总人数多达二十余万!

    南宋朝堂诸公自觉,如此天险,定然能挡住蒙古大军兵锋才是!

    然而!

    短短数日,长江沿线诸多宋军,全都投了!

    更有曾经吕文焕旧部,鼓噪各地州府开城投降。

    于是,南宋视若天险的长江一线,不战自溃!

    蒙古大军得以顺利渡河南下。

    说来可笑。

    忽必烈此番没费一兵一卒,反而收降南宋士卒二十万!

    此消息一出,南宋朝廷大惊失色。

    哪怕是不问朝政的南宋皇帝,都久违离开后宫,斥责贾似道,命他重新构建防线,挡住蒙古大军步伐。

    然而。

    元十二年正月初。

    蒙古大军抵达黄州,沿江制置副使知黄州陈奕降。

    十一日,蕲州守将管景模降。

    十三日,宋提举江州兴国宫吕师夔、江西安抚使知江州钱真孙派人迎降元军。

    十四日,蒙古先锋至江州,宋知南康军叶阊以城降,知安庆府范文虎遣人以酒馔至江州迎接元军。

    二月初一,蒙古至安庆府,知府范文虎以城降投降……

    毫不夸张的说。

    忽必烈此番南下,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大量南宋官员投降,基本上没有做出任何反抗。

    整个南宋四分之一疆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皆落入蒙古之手。

    这下子。

    南宋朝堂彻底坐不住了。

    诸公自以为集结六十多万大军,便可高枕无忧,抵御蒙古。

    没想到,现实却如此残酷的打了他们的脸。

    然而,还有更荒诞的。

    南宋朝堂这些文臣们,此刻还在疯狂弹劾贾似道误国,好似要把所有罪责都归咎到贾似道头上。

    特别是贾似道的政敌们,一个个义愤填膺,慷慨陈词,觉得可以借此机会让这位促织宰相下台。

    众人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无一人去思考如何挽救国家的危亡,都在这里为了自己的私利,互相攻击!

    也不想想。

    贾似道若是此刻下台,谁又能抵挡蒙古大军呢?!

    算起来,南宋朝堂文臣当中,贾似道已经是少数知兵的了。

    若没了贾似道,其他那些高谈阔论之辈,只会更加的不堪!

    所以。

    贾似道在面临巨大压力之下,放言举十三万精锐水军,与蒙古一决高下。

    此战。

    不光有贾似道召集的十三万精锐水军,更有二十多万南宋厢军配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