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哪曾想。 在入了唐军营寨,这些人方才吃上了第一顿饱饭。 待唐王入临安后,十来个年纪稍大的陈家青壮被编练转入地方,带着流民开荒。 仅半年时光,原本死气沉沉的陈家村,人口从原本的不过七十余人,增至三百多口,开荒荒田多达千亩。 其实,南宋的南方早就开发完毕。 相比起北方,南方种植水稻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才是南宋朝堂如此荒唐,却能坚持这么久的缘故。 占有天时地利。 “陈二叔!” 就在陈家村老少齐上阵收割稻谷之际,只见一县府差役找上来。 对于官府差役,陈家村的这些普通百姓自然是畏惧的。 唯有被喊到的陈二叔表情平静,只是放下稻谷,缓缓站起身来。 “王都头,此番来陈家村作甚?” 不是别的。 今岁税赋要交了。 听闻缴纳税赋,陈家众人脸色微变,眼中满是心疼之色。 好不容易得了场丰收,金灿灿粮食就要交上去了。 陈二叔闻言,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同时询问起来税赋多少。 若是按南宋旧例,税赋能收到七成! 劳作一整年,说不定百姓连糊口口粮都剩不下来。 只是当王都头说出征收赋税数额时,陈二叔都不由吓了一跳。 “怎地?四成?!” “上缴四成的是租用官府耕具种子的流民,若没有借用这些,只需缴纳秋税三成。”王都头的差役擦了擦额头汗水,解释道。 闻言,田内众人沉默片刻,转而发出不可置信的惊呼。 “当真只要三成?!” “莫不是开玩笑?” “王都头,来喝口水细说!” 在王都头的解释下,陈家村众人方才确信了。 唐王不光只收三成税赋,连带苛捐杂税也一并取缔! “唐王殿下,实乃明君啊!” 在这一刻,在手中拿到劳作收获的陈家村百姓念叨着这句话。 当然。 若仅是下达收税旨意,不至于让王都头亲自来跑一趟。 “陈二叔,俺知你曾在唐王殿下军中当过兵,此番北方鞑子又要南下了,有旨意征调士卒青壮,待秋收后去县中报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