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和详细的智械活动数据相比,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残骸并不多。 除了几台相对完整的個人计算机之外,便只剩下了几乎变成碎屑的存储硬盘——当初的反抗军险些就被一锅端了,能够从智械包围圈中带回这些残骸已经是惊人之举了! “壹,准备进行粒子级扫描。” 看着眼前这堆几乎可以称作电子垃圾的残骸,陈梵上前一步,将右手处的智能终端对准了它们。 下一秒,一道莹白色的光束从掌心出现,直直地扫射在残骸之上。 光芒所到之处,那些残破个人电脑的外壳迅速变得透明起来。 或许是因为这些残骸年代久远的原因,这次扫描的速度格外迟缓。 莹白色光束极其缓慢地在这堆残骸上移动,陈梵身前的全息投影中也开始不断浮现精准到粒子级的信息。 “扫描已完成。” 莹白色光束缓缓消散,壹的电子合成音也随之传来。 “怎么样,有读取到信息吗?” 壹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稍等片刻,信息有点杂乱,本机尝试一下整理和修复。” 听到这话,陈梵眼中顿时闪过了一丝喜色。 成了! 不管是什么信息,能读取到有用的信息就是好事! 几分钟后,身前的全息界面上开始不断浮现经过壹修复处理的信息。 这是一份来自研究员个人电脑的日志信息。 壹剔除了大部分无用的信息,将其中一部分重点内容筛选了出来。 …… 1735年。 废除深空探测项目后,联邦科学院的研究重心正式转向人工智能和地下资源的开采利用。 同年,联邦重工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正式开机,这似乎预示着联邦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工作正式步入了正轨。 我的运气不错,在导师的带领下成功进入了这个汇聚了全联邦精英研究中心。 一开始,我一度以为这是我迈向更高学术地位的开端,直到研究工作正式开始,我才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通用型人工智能的研究难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这是一个科学界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所有人都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一样,只能一步步摸索着蹒跚前进。 1736年。 在全联邦精英的共同努力下,第一版通用型人工智能艰难地诞生于联邦重工内部的量子超级计算机内。 我们将其取名为【源】。 每个人都期待着这个通用型人工智能的表现——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按理来说是这样的。 但【源】的表现却让所有人眼前一黑。 该死的! 它甚至不能正确理解我们的命令! 这根本不是人工智能,或许,用人工智障来形容它更为贴切! 从这一天开始,研究中心的气氛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1737年5月15日。 研究的时间总是过的飞快,第二版通用型人工智能的架构工作已经正式开启。 话说回来了,我好像已经有半年没见过导师的身影了。 不过这也正常。 作为联邦院士,导师平日里就挺忙的。 1737年6月13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