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另外还从孩子当选了,一些比较稳重的孩子作为帮工。 这些孩子们基本上是没有读书,毕竟现在整个村也没有几户人家,把孩子送去读书。 苏沐瑶就组织这些孩子上山去捡皂角,属于计件工资多劳多得。 有些孩子天刚亮就开始去捡,一直到中午家里人去接才会回来。 基本上半天的时间就会减满满的两筐皂角,在有家里面的人给运回来。 这些孩子们吃完中饭又会组织到一起,再继续一直等到天快黑,家里人来早才会一起回去。 慢慢的全村孩子都加入了其中,但苏沐瑶也丑话说在了前头,只要好的坏的一律不收。 其实完全不用叮嘱这些孩子,家里面的大人那可是千叮咛万嘱咐。 搬回来以后还会从里面再挑挑拣拣,要是有点坏的都给它挑出去 而作坊里这些都是本村人,又知根知底,基本上随便签了份合同就成为了工人。 而他们这些工人每天只需上九个小时,在这里不得不说在这些工人上岗之前,苏沐瑶就教他们怎么认识时间做了简单的培训。 后面可能还会叫这些工人们数字,只是得慢慢来。 所有工人都一视同仁,每人每天30文。 村里的这些孩子们捡皂角,基本上每天都比自己的父母要挣得多。 当然,苏沐瑶也跟这些人合理的解释了日后作坊的人是属于正式工。 也就是说,日后哪怕作坊没有活,他们也有最低薪资。 而且本身每个岗位就比较轻松30文一天还管吃。 哪怕是到镇上去干,也没有这么高的工资,即便有三四十文一天,那也是从天未亮就开始一直忙到天黑透了才行。 这些村民们第一天上工才发现这老苏家是真的大方,他们早晨七点半到作坊首先就先喝碗米粥吃个鸡蛋才开始干活。 那米粥都是稠稠的,边上还有几种咸菜在边上还有一大碗的白糖。 愿意吃咸的就夹点咸菜,愿意吃糖的就放点白糖。 还没干多久到11点半又开始吃中饭,中午标准的一荤两素一汤,馒头米饭吃饱为止。 想他们在家不是玉米糊糊,就是杂粮窝头。 如今来这里干工不仅有工钱拿,还有如此好的饭菜最重要的是白米白面管饱。 第一天上工的他们中饭就是红烧肉,蒜炒红薯叶,还有个蒸鸡蛋。 村民们都是穷苦日子过惯了的人,每个人的红烧肉和蒸鸡蛋以及早上的那一颗水煮蛋基本上是都没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