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那高兴的样子,仿佛发现文物沉积地的是她一样。 四点十分,研究船穿过隘口赶到江口东岸水域。 包括杨小波在内的几名潜水员,立刻带着采泥器等设备,顺着潜水梯一个个下到水中。 他们这次的水下作业,目的不是为了探测埋藏在河床下的文物,而是为了取样完成等比例水流实验。 只是取样的数量,有些多。 淤泥一百五十公斤、沙子一百五十公斤,就连随处可见的鹅卵石,都需要收集两百公斤左右。 采泥器的容量有限,想要凑齐这么多材料,并不是简单的事。 好在研究船上配备有绞盘,他们只要把样本收集装进袋子里,再由绞盘装置运送到甲板上即可。 而且湖水的采集,研究船上自带的抽水泵就能完成,采集两千公斤河水,连十分钟都用不上。 只是江口的水流速度太急,他们工作的区域距离航道并不算远,为了安全起见,每个人身上都布置了流钩,确保不会像上次一样,遭遇强水流。 半个小时后,杨小波把最后一袋淤泥绑在了绞绳上,只觉浑身冻得都有些麻木,连忙游上水面,踩着潜水梯回到甲板上。 “差不多够五百公斤了吧?” 刘志磊帮他摘下面罩,杨小波开口问的第一句话,仍旧是工作上的事情。 “足够了,赶紧喝点热水暖和一下。” 在队长的帮助下,他顺利脱掉了全身湿漉漉的潜水服,用毛巾擦了擦被打湿的头发。 这才感觉浑身都回暖了些。 明明天气预报说的是,今天的气温在18-24度左右,可他水下没待多久,就感觉进了冰箱一样,不得不加快速度。 不过看到堆放在甲板一角的众多样品袋,杨小波还是觉得成就感满满。 等明天专家、工程师傅们一到,就可以直接开工围堰了! 距离能亲手挖到沉银文物又近了一步! “水温21摄氏度,流速每秒三点六米,PH值7.2,没想到下面的水流速这么快!怪不得上次会出危险!” 刘志磊接过便携式流速仪,查看起测量的数据,不由惊讶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