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有了这些感人的种子,宋阿爷就定下来隶属于他们这伙人的一百二十四亩田该种些啥了。 谷子种两亩。 两亩小米,够胃肠不好的娃子们吃不? 够啦,咱家娃皮实,就没有胃肠不好的。 种玉米三十亩。 “得那样,得。”几个上岁数老爷子一起点头认可。 小麦三十亩。 要种那些面粉吗? 产量低呀。 低也得种,从胖丫往下数,都馋。 也是,那……中! 高粱十二亩。 “大豆五十亩。” 宋茯苓问她妈还有啥讲究没? 钱佩英告诉五谷不分的女儿,荒地,也就是咱老百姓俗称的生茬地,那种从来没种过粮食的地,头一年种大豆好,能养地,肥地,种过大豆后,第二年就能差不少。一般有荒地的人家都尽量种这个,甚至全种。但是咱们这些人不能总买着吃啊,没办法,产量低也要种些其他粮食。 宋茯苓点点头:“其实咱家种豆子好,咱做辣椒酱,生豆芽,都需要豆子呀。” 宋阿爷他们那面也还在商量,“团长?” “阿爷,早就说过,在家就别团长团长的了。” “啊,福生,一天都给我叫乱套了。那什么,我看山上给划出的那片地方,除了种辣椒,咱再好好寻寻开垦一大块。” “种啥?” 几个老头立马七嘴八舌道: “种花生。” “头伏萝卜二伏菜,还得种萝卜。今年可不能再买的吃,卖咱一个铜板一袋子也不买,就没听说过吃菜还花钱的,不合适。” “对,种大白菜,今年咱们可要多种些。” “好,”宋福生一锤定音,那咱们就这么定啦。 说实话,听着就累,家里一百多亩的田,官府划定指定的五百亩辣椒地,自家还要在山里再拓荒种花生种菜,瞧大伙摩拳擦掌的样,还是拓得越多越好。 这一大片地,你想想都干出界,跑五福村去了,就能想象有多大块地方了。 如果想象不出来,他家五谷不分没种过地的小硕士,正好算出了公式,让她来告诉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