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我在国公府睡过觉(两章合一)-《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2/3)页

    有一回傍晚,民妇就听见俺那三儿媳在吹葫芦萧,都是没听过的曲。

    也不知怎的,俺就急忙端出炕桌,坐在院子里,给自个倒了几杯酒。

    她那面恍惚间也不知到底是吹了几个曲,反正俺这里都已经被她吹的,喝的迷迷糊糊随着那小曲用手指点桌子,呵呵。”

    “噢?你三儿媳也精通乐理?”

    马老太谦虚:“可能不咋精通,就是会点儿。我三儿读书人,懂一些,我三儿媳的娘家家境尚可,可能也懂点儿。然后我小孙女再比她爹娘强上一些。”

    钱佩英:谢谢你谦虚哈,唠嗑怎么还聊到她的身上啦?

    她学葫芦丝纯属是为占便宜。

    那阵陪闺女周末学钢琴,一等就是傻呆一小天,坐那直打哈欠。

    那老师就说:“你要不要学点啥?有的家长陪孩子的同时也学,要不然在外等着没意思。你要是学,课时费会少收一部分。”

    她就这么的,学了葫芦丝。寻思买葫芦丝,也比买别的乐器便宜。

    至于会的曲,北国之春,女儿情,月光下的凤尾竹,彩云之南,驿动的心。

    其他的早就当下饭咸菜忘了,过了几年后,葫芦丝也不知被她塞到了哪个柜子里。

    结果老宋那天进空间帮她翻东西,从旮旯里拿出来,非得让她吹几首,说学习枯燥,要放松精神。

    而马老太在那天听过曲,还好信的跑到三儿家门口瞭望钱佩英吹葫芦的背影后,她就忽然觉得,难怪三儿两口子感情好。

    细想想,人家钱氏说话办事能拿得出手,为人大方,从不咋咋呼呼像村妇似的东家长西家短。

    更没有富家小姐包括大姑娘们身上的漂浮。

    钱氏是过日子踏踏实实,拎的了锄头,吃得了苦。弄这个风花雪月呢,又不比那些只会搔首弄姿的差。

    唉,所以那天,马老太就借着曲、借着酒,分析了很多,一会儿喜、一会儿忧、一会儿又释然的一笑。

    这不嘛,凉亭里,只有长公主、马老太和秦嬷嬷在,其他人都只能在亭外守候。

    长公主就问了:

    “我总听你提三儿一家,小孙女。

    你三儿似乎只得这一个闺女是吧?”

    马老太实在道:“是,就那一个。米寿是钱家的独苗苗,您也见过,现在由我三儿一家养着,”

    她认为和长公主没啥可不能说的,阶层差距那么大,人家都没必要瞧不起和笑话咱,越是差距大,越不会。就那一瓶不满,半瓶乱晃的,才爱撇嘴在心里笑话别人短处。

    人家能问,不过就是想了解情况而已。

    人和人之间怎么能拉近关系呢,就是在不唐突的情况下,能彼此说说心里话。

    “那你,遗憾吗?”

    马老太坐在凉亭的石凳上,眯眼望着瀑布,坦然道:

    “不瞒老寿星您讲,遗憾。

    我曾万万次真心求菩萨,让民妇的三儿媳身体好起来,求老天施舍给俺三儿一个小子。

    镯子、戒子、金子,不如有俩胖小子。”

    马老太歪头看着长公主又一笑,脸上比岁数大的老夫人褶子还多:

    “可再是想要胖小子,也不如和乐一家子。

    要是因为想折腾要孙儿,给三儿一家搅合的乱糟糟,不如不折腾,别等到时再后悔。我那三儿媳,就是冲那老亲家,也不能那样。

    而且,掏心窝子讲,老寿星,退一万步,俺有孙儿,仨个孙儿呢,是那俩儿子生养的,对他们三叔也极好,很是亲近。”

    扛灵幡有人。

    老夫人忽然轻拍了下马老太的胳膊。

    之前虽然亲近,但是没动手,可见这一刻,老夫人有多感慨。

    “是啊,到了咱们这个岁数就要更懂,人要知足,珍惜眼下。

    就像我。

    民间只知,珉瑞的父亲战功赫赫,也以为我只得那一儿,其实不然,珉瑞是有大伯的。

    我这一生,生养过俩儿,只是他没站住。”

    秦嬷嬷心里一哽,差些失态的出口求公主不要说了,这怎么聊着聊着,安慰别人却用自揭伤疤的方式。

    马老太歪头看向长公主,眼里有惊讶,心里一紧。

    老夫人眼神中带着通透,望向马老太刚才看的瀑布,声音平和道:

    “如若菩萨告诉我,可以让老大活着,别说他不娶妻生子了,就是他瘫在那,事事要由我亲手照顾,让我照顾他到白发苍苍,我也会感恩极了,只要他在。

    然后是珉瑞的父亲,很突然的离开,这些事,你也知。

    所以,老妹妹,你刚才那句话我很喜欢,也就多说了几句。

    这确实是,什么事都大不过和乐一家子。

    当心烦意乱时,你就想想他们都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远处陆珉瑞院子的官家,正站在桥边听嘱咐。

    他一边听,等会儿老夫人要带着那位贵客去少爷院子里转转,让他有所准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