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真做成硫酸脸,观众不买账呀。 初代的皮套款式极多。 前十集是最经典的a型脸,也就是俗称的硫酸脸。 制作到一半时,圆谷意识到问题所在,又制作了b型脸,随后在拍摄最后几集时,又对b型脸做了修正,最后形成了沿用至今的c型脸。 孟浪直接做了经典的c型皮套,从观看体验上来说,绝对要优于原版。 奥特曼与怪兽相继登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互相扭打。 但负责设计战斗动作的穆杰,却提出了一个问题。 “孟总,既然设定中奥特曼具有超强力的光线技能,为什么一开始不能用呢?” 淦! 这个问题他也想知道答案呀! 不止是穆杰,相信任何看过奥特系列作品的观众,都会产生类似的疑惑。 奥特曼既然有必杀技,为什么要等到红灯亮了才用呢? 关于这点,猜测有许多。 有人说奥特曼通过格斗技来积攒怒气,怒气条满了才能放出大招! 还有人说奥特曼的大招带有“斩杀”效果,敌方血量越低效果越好! 靠谱一点的猜测是能量有限,大招使用需要瞅准时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圆谷给出解释之前,这些猜测听起来都有点道理。 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这是奥特定律! 所谓奥特定律,对波(对踢)左必输、开大怪兽必定身、三分钟别当真、起手开大必吃瘪…… 从实际角度来说,奥特曼这部剧,精彩的部分在于奥特曼打小怪兽,要是这部分内容缩水太多,除非剧情够精彩,不然很难撑起收视率。 打戏也不能太长,打戏太长会破坏剧情完整度。 结论就是,打戏必须有,太长太短都不合适。 这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当然,圆谷英二和金城哲夫当时的想法到底如何,谁也说不清楚。 可能他们的想法,正如网友们猜测那样也说不定。 这个问题,孟浪也有自己的看法。 “奥特曼的设定是来自光之国奥特警备队的战士!既然是宇宙战士,那他必然懂得一个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 他比划道:“遇到一个陌生的对手,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一击必杀时,先通过格斗技试探对手,消耗对方能量后再一击必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