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舟行江渚上-《宋王》


    第(2/3)页

    每rì差不多都是这样聊天打趣,以打发舟行途中的寂寞无聊!

    这rì过了洪泽湖,林昭明显发现河面上的船只多了起来,好奇道:“舟楫往来,千帆竞渡,漕运的船只还真是不少啊!”

    “那是自然!”孟若颖道:“汴京有百万人,需要大量的钱粮用度,大部分都是从江南运送,漕运自然兴盛。”

    林昭暗咐,这个中学历史倒是学过,古代自隋唐之后经济重心难移,到了南宋时还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隋唐与北宋都不可避免需要,甚至是依赖江淮钱粮的支持。由此可见,运河的存在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啊,这大概是隋炀帝留给历史最大的遗产吧!

    “我记得孟家似乎也有船运行业,赚钱不少吧?”林昭笑着探问。

    “财迷!”孟若颖笑道:“原来你也有不懂的事情?我还以为你是百事通呢!”

    “请孟小姐赐教!”林昭淡淡一笑,决定满足一下孟小姐的虚荣心。

    好不容易遇到一件比林昭懂得多,还能让之低头请教,孟若颖相当得意,笑道:“事情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漕运需求大,漕船若是平稳行驶,确实赚钱不少。但……河上行船,难免有风急浪高的时候,船沉人亡的时候也时有发生。

    你看这运河上风平浪静,可大河渡口之处确实另一番景象。前rì在瓜州渡口你也瞧见了,好在那处江水还算平稳……可淮水那边就不一样了,过了洪泽湖从楚州到泗州,中间要在淮水走一段才能进入汴河。

    那一段河面宽阔,特别是泗水汇入的山阳湾一带,水流湍急,风急浪高,行船颠簸,很容易遇险。前代白乐天有诗云:淮水东南阔,无风亦难度,正是指那处!”

    “如此说来,漕运也不那么安全?”林昭也算是上了一课,之前对于古代的漕运了解太过浅薄。

    孟若颖道:“山阳湾沉没的船只数不胜数,我孟家早年也在那处沉没数艘粮船,淹死了不少船工,正是因此家祖才逐渐放弃船运,转而重点经营丝绸布匹、酒楼这些安稳的产业!”

    每个成功的商家背后都有一段血泪史啊!林昭叹道:“难道就没有其他河道可行?不是说江淮一带水网密布吗?”

    “小河水浅如何通过大船?朝廷对此也很重视,也曾派人在淮右另行开凿一条运河,以期避开山阳湾,可惜百年之内才开河不过数十里,困难重重啊!”

    古代没有工程机械,全靠人力,开挖运河这种事自然不易,林昭完全理解。

    孟若颖道:“怕是今rì午间便会进入淮水,到时候你就见识到淮水的风浪了,希望一切顺利。”

    果然,不久之后船只进入淮水之后,林昭明显感觉到船只颠簸摇晃的厉害。顾月伦很不适应,还出现了晕船的症状。好在孟家的船工舵手经验丰富,大小姐也正好在船上,自然更加谨慎。因此几人虽然紧张,却并不担忧。

    但事情的发展往往会出乎意料,就在水流最为湍急的山阳湾,猛地听到一声惊呼。三人站在窗口看得分明,对面一条大船顺流而下,速度极快,直接无视过往船只,甚至也不顾及他自身的安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