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补窟窿-《宋王》
            
            
            
                
    第(3/3)页
    林昭接到消息的时候,章明元已经过了太湖,数日之内就会到钱塘。
    三司的人突然要查常平仓,这让林昭有些意外,而且还直奔杭州,还是如此关键的时刻,这未免有些不同寻常。可是三司一向与制置三司条例司不对付,不像是吕惠卿的动作!
    林昭心中有疑惑,更有担心,明明奏章已经送去了汴京,皇帝为何还要下旨调查呢?是皇帝赵顼没有收到奏章,还是不以为然,有意如此的?
    如果是后者,后果是相当可怕的。倒也不知没有可能,毕竟在赵顼心目中当下最为重要的便是青苗法,耽误了此事,皇帝心中恼怒也是正常的。
    但林昭觉得,应该不会是这样,通过与赵顼的几次接触,这位年轻的皇帝不是这种人,至少不会这么冲动,这么快翻脸不认。
    那么一定是中间出了什么差错?滑稽的是,同一天苏州江南河终于打捞了沉船,恢复了河道通行,那艘沉没的驿船也被发现。
    驿船沉了,奏章也全部沉入了河底,这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最为关键的事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很严重。
    没了奏章,便不能证明林昭之前有奏请。那么性质就变成私自动用常平仓粮食。而且从始至终,为了让奸商们摸不到头脑,方便维持市场,林昭都是在借助孟氏粮行出售粮食,平抑粮价。
    但也很可能被说成是以权谋私,甚至是贪污挪用公帑,关键就看别人怎么看了,总之需要的是证据。
    现在唯一正证明自己清白的,便是知州赵抃了。赵老先生素来以铁面无私著称,很有声望,他的证言应该很有说服力的!
    只是赵抃一定会百分之百帮自己吗?会不会因此事反而让赵老先生受牵连呢?现在这一切都不好说,也说不清。所以必须未雨绸缪,至少要先应付了章明元才是!
    可是,到底该怎么办呢?
    钱塘县常平仓的粮食几乎已经见底了,到时候该怎么向三司交代呢?不止如此,还欠了蔡京许多的粮食,之前阴了人家一道,将蔡京蒙上船,现在不能再连累人家。
    可是一时间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粮食填补亏空呢?
    填不上,后果必然很严重。一个是少不得有人要弹劾自己,说不定还会论罪。另外一个,杭州好不容才有起色的粮市只怕又要一塌糊涂,受伤害的终究还是老百姓。
    这是林昭不愿意看到的。为今之计,粮食才是关键,林昭觉得,得去见见某人,尽量争取,将这个窟窿“补”上!(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