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二章 青宜结鬼章-《宋王》
第(2/3)页
虽说是在古代,但林昭还是为毁坏生态而感到愧疚!同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河湟一带地处黄河上游,而今黄河年年泛滥,几乎成了大宋朝的头等祸患,也是大宋君臣多年来的心病。
治理黄河说了一年又一年,实验过的方法与工程也不少了,但是效果微乎其微。
原因就在于没有从根本入手,治理黄河,治黄先治沙。控制不了上游的水土流失,黄河泛滥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自从秦汉以来,黄土高原一带气候转寒,对于植被生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加之秦汉唐等十三朝都曾建都长安,修建宫殿、城池等大兴土木,需要大量的木材,就近的黄土高原无疑是最方便的木材原料基地。
于是乎大量的树木被砍伐,再加上农田开垦,久而久之,千沟万壑的地表变得支离破碎。杜牧在《阿旁宫赋》里说:蜀山兀,阿房出,也并非空穴来风。
还有就是战争的破坏,秦汉时期与匈奴,隋唐时期与突厥,黄土高原所在的关北、陇右等地,几乎全都是战争的重灾区。
即便是现在,也是宋朝与西夏作战的前线,不管是修建堡垒,还是战争的直接破坏,对当地生态都是非常严重的侵害。
而且上游砍伐树木的情况丝毫没有减弱,反而是变本加厉,比如河州吐蕃的瞎毡所部,几乎将伐木当作是一向重要的经济来源。
大量木材顺着渭水顺流而下,贩卖给宋朝人,他们只在乎短期内能得到多少经济利益,能换取多少物资,全然不顾对生态的损失……
如果从现在开始,在陕/西诸路,以及陇右地区植树造林,恢复生态,保持水土,将这些举措提前整整一千年。即便是短时间内起不到太大作用,但长此以往,总会起到效果,黄河水变清不是梦……
当然了,这一切想要实施的前提是,陕/西路和陇右地区要平安稳定,不能有战事,政令要一致,最好是有统一的管辖。想要做到这些,最直接的做法便是宋朝能够直接一统西北!
因为一把森林大火,林昭第一次迫切希望宋朝能够战胜西夏,吐蕃,一统西北……
而今稳住吐蕃,牵制西夏,也算是为此努力的一种方式……
再往前行不远,便进入了湟水流域,沿河向西北继续前行,便能够到达目的地青唐城……
吐蕃已经在望,林昭觉得肩上的压力与责任都大了许多……
已经接到消息,西夏李秉常要将自己的妹妹金山公主嫁到河湟,给吐蕃赞普董毡之子为妻。试图通过联姻的方式来结成同盟,这是宋朝所不希望看到的。
林昭此来,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破坏他们之间的结盟!从眼前的情况看,破坏联姻似乎已经来不及了,意义也不大。
唯独通过其他方式,用其他的利益来吸引吐蕃人的注意,让董毡等吐蕃人人自己来作对比,做选择……
林昭相信,吐蕃赞普董毡眼里更多的还是利益,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儿媳妇,而放弃吐蕃利益最大化……
想到这里,林昭多少能放松一点。不管怎么着,而今已经到达湟水流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踏上河湟的领地,别的没感觉,林昭首先感受到的便是吐蕃人的“好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