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此仇不报枉为人-《宋王》


    第(3/3)页

    耻辱不要紧,重要的是知耻而后勇!

    耻辱不可怕,需要记在心里,此仇不报非君子。

    如此场面,如此屈辱遭遇,并没有让林昭失去理智。囚车上,他在看,他在想!

    这桩案件,影响真的就这么大吗?汴京城里都人尽皆知,对自己恨之入骨了吗?

    按照正常情况,消息的扩散,不可能这么快,也不可能激发这么多人的愤怒。

    何况今日才是自己初回汴京,怎地会有这么多人知道自己的行踪?而且还准备如此充分,场面如此之大。这完全不像是自发的同仇敌忾的声讨,更像是有人刻意安排组织的。

    林昭注意到,当先的不少都是太学的书生。这都是些少年郎,不谙世事,容易热血上头,而且没有什么经验,很容易就被一些所谓的忠君爱国糊弄,继而被煽动。

    或许确实有学生不明真相仇恨自己,但毕竟是至少,必定是有人刻意鼓动之后,引发了如此行为的声讨。

    如果只是热血书生也能理解,可是这些汴京市民都让人很费解了,他们也这般嫉恶如仇,忠君爱国?

    或许有这个想法,但是行为应该不至于如此激烈。林昭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些人很好起到了带头和鼓动作用。继而因为场面的渲染作用,呼喊声就越来越大。场面也就越发的混乱了,对于林昭的斥责与辱骂也就更加严重了。

    用脚趾头想想,便知道是有人蓄意安排的这样的局面。有意的煽动书生和百姓,加上现场的鼓动和渲染,目的就是针对林昭。

    将其渲染成为一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且通过口碑传播,明日整个汴京都会知晓。民间传言,向来是捕风捉影,以讹传讹。林昭的事情或许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明天,将会是满城人尽皆知。

    而且知道的绝对不会是好事,林昭的罪名将会不断放大,然后三人成虎,后果如何不言而喻!

    有些人等不及了,要做什么已经再清楚不过。

    林昭坐在囚车里暗暗咬牙,只要能走出去,必定要揪出这个人来,将今日的屈辱十倍的报复。

    林昭暗暗发誓,此仇不报非君子!

    不,应该是——此仇不报枉为人!

    ps:有读者可能会觉得虐主,但三问想说,逼迫到了绝境,反弹会更加强烈。

    如此,与某些之前关系紧密的人才能彻底决裂,然后……

    林昭的目标才能顺理成章的发生变化!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