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〇章 四郎探母(下)-《宋王》


    第(2/3)页

    “我儿快起来!”曹氏颤颤巍巍的,神情有些动容。儿子当面见礼,这份感觉当真是久违了。虽说赵宗实当年也曾这样拜过她,可终究是过继的儿子靠不住。林昭虽说也不是亲生的,可终究是仁宗皇帝的亲生儿子,自己这个嫡母也就名副其实,一时间当真有些激动。

    “小弟拜见长姐!”林昭又向赵福康见礼。

    赵福康立即抢上道:“弟弟快些起来,今日言明身份,父皇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是啊,只可惜不能道父皇陵前祭拜!”身为人子,此事颇为遗憾。

    “别着急,总会有机会去陵寝和太庙祭拜的!”无论是曹氏和赵福康在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想法,亲生儿子能去祭拜,仁宗皇帝也就能瞑目了!

    “儿子以前流落在外,不知身份,未能尽孝膝前,实在是不孝!”

    曹氏摇头道:“这不是你的错,从小流落在外,我们也未能给你丝毫关爱,心中着实歉疚。”

    “原以为再也见不到弟弟,没想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终究还是会有相逢的一天!”赵福康道:“当日在金明池边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就觉得好生熟悉,原来竟是我的亲弟弟。”

    “这便是血脉相连,血浓于水!”曹氏对此也深以为然。

    林昭道:“今日前来,也是要感谢娘娘上次相救之恩。之前我一直糊里糊涂的,竟不知是娘娘厚爱!”

    “说哪里的话,你我乃是母子,可恨老身知道的太晚,否则何至于让你那般受苦,当真是苦了你了!”曹氏轻轻摇头,想起当日的惊险,依旧心有余悸。

    “此仇不报非君子!”林昭沉声道:“娘娘,今日来也是想你禀报此事。”之所以来探母,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直接向曹氏摊牌,言明自己的目的和作为,彻底取得曹氏的支持。之前曹氏有些摇摆,赵福康多次劝说之后已经偏向了林昭一边,可依旧有些不踏实。今日林昭直接挑明,她就必须要做出一个决断。

    曹氏迟疑了一下,神情似乎有些为难。虽说是早已料到的事情,可是真正发生的时候,她还是有些难以接受。对赵顼她也是有感情的,故而不愿意看到这等叔侄相残的悲剧。当然了。她更多还是担心林昭的安危,仁宗皇帝仅存的血脉不能有闪失,同时和仁宗临死时的顾虑一样,生恐两虎相争,让大宋朝分崩离析。

    “可是你……

    林昭沉声道:“儿子知道娘娘担心什么。赵宗实父子心情凉薄,对娘娘不孝,对我更是残忍。他若是知道我在人世,必定会赶尽杀绝的。除非我永远不认祖归宗,永远流落民间,无人认识。那倒是会相安无事。

    奈何如今已经身处庙堂,避无可避,迟早会被他们知晓的,到那时候还有儿子我容身之处吗?娘娘,儿子不想坐以待毙,也不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这一点是事实。曹氏知道自己若是在世,或许可以护着林昭,可自己死后呢?赵顼不会手软,高滔滔更是个心狠手辣的主。

    林昭继续道:“如若赵顼是个有为之君,儿子绝对不敢有非分之想,动摇大宋江山。可是赵顼虽有志向,可他所做作为有目共睹。眼下大宋朝已经开始乌烟瘴气了。我在西北好不容易开疆拓土,取得胜利。可他转眼之间便听信谗言,向西夏服软,我好不容易省下的百万岁赐又让他扔出去了。

    王安石变法成效姑且不论,然则朝堂之上党争之势渐起,长此以往,内忧外患,我大宋有亡国之祸。我乃赵氏子孙,父皇之子,怎么能看着祖宗基业被这样糟蹋?”

    原本的历史上。曹氏与高滔滔曾经向赵顼哭诉,王安石变法误国。足可见老太太不赞成变法,故而林昭只能先拉上王安石,同时提出了更可怕的党争。曹氏出身名门,并非完全不懂政治。朝堂之事也有所耳闻,故而也算是深有感触。林昭一番言语,隐约说到她心坎里去了。

    当年赵宗实是她养在皇宫的,今日再拒绝了林昭,一念之间可能会导致大宋朝有亡国之祸,这个罪名谁能担当?

    赵福康不失时机道:“娘娘,你看看,东阳几番所作所为,功绩不少,满朝称颂,乃是少有的少年英杰,比之赵顼强了许多。若是弟弟执掌朝政,至少比眼下这般胡折腾好要的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