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三章 工欲善其事-《宋王》


    第(2/3)页

    “那我们可以先试试,看看赵顼维护韩琦到底到什么程度?”狄青沉声道:“还有便是打草惊蛇,看看河北那边到底有什么反应,加以印证,然后再想办法对付韩琦。”

    “好,就这么办!”林昭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韩琦的价值,虽说眼下他最宠幸信任的臣子是王安石,可是一旦遇到大事,真正为辅佐赵顼的第一人无疑正是韩琦。至于文彦博和富弼等人,就不好说了。如果能干掉韩琦,或者将其“打残”,无疑是废掉了赵顼的左膀右臂,对于将来的事情大有好处。

    随后他们商议了,先略微试探性的上疏弹劾。在朝堂上引起一股风潮,对目标对准韩相公,只需要略微推波助澜就是了,接下来等着看好戏就是了。找两个御史不是问题,明月宗那边自然会安排妥当。狄青甚至打算暗中向皇城司传递消息,让他们间接来告知赵顼,双管齐下,起到的效果或许会更加明显。

    狄青道:“不过轻易想要插手此事,怕不是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治河方案。这个我会尽力帮公子谋划的,只是那材料的事情……”

    “我已经在试验了,有一种叫做水泥的新材料,保证可以让河堤坚硬如铁,牢固如磐石。”

    没错,林昭研究的新材料正是水泥!

    黄河之所以不断决口,除了水位确实高之外,一个很重要的缘故,那就是河堤多为泥土,根本不结实,长时间的浸泡和冲刷之后,很容易出现溃坝决口。从府州返回经过滑州渡河时,折美凤童言无忌的一句话,想到了这个可以坚硬如铁的材料。

    有了水泥,再加上砂石搅拌,便有了混凝土,这玩意用来修筑河堤,自然比黄土要坚固许多。单是这一样材料,就足可以说服朝廷诸公,有至少一半的机会能拿下治河的“招标”,当然了,一个合理的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乎,他们分头行动,林昭这边抓紧水泥的研发与生产,狄青则是全力帮助林昭制定治河方案。当然了,林昭自己也是有考虑的。

    后世治理河流,很重要的一个方式便是修建水坝,抑或者是水利枢纽工程。可是碍于技术手段的问题,在这个时代是很难行得通的。让大宋朝在黄河上修建一座水坝,这有可能吗?至少林昭没有这样异想天开。

    那么只能采取疏导和清淤的方式来办,如何疏导最为便捷,这个问题有待狄青他们去落实。林昭决定先从工具上来入手,有时候一个方案固然优秀,也可以说得天花乱坠,可是如何能让人相信这个方式能有效呢?如果有一两件实物,当场展示结果就不一样了,眼见为实乃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明显更具有说服。

    回到汴京的那一日其,林昭便吩咐了于玄,寻找一些有经验的工匠,然后前往汴京城外的一座砖窑,水泥的研发就是在这里秘密进行的。

    水泥的制作并不十分复杂,主要是把含有硅酸盐和碳酸钙的石头经过煅烧,再加上一些工艺,最终烧制成为粉末。但是加水之后便成为一种极强的建筑粘合剂,干燥之后便会十分坚固,乃是后世最常用的建筑材料。

    此时放在大宋朝,那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建筑材料。尤其是在大工程中效果更为明显,若以此来加固黄河河堤,必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昭很庆幸,自己前世对这些化学方面的东西有些了解,故而此时摸索着弄出来。然后又找寻了一些有经验的工匠一起琢磨,总算是搞明白了一些门道。如果沈括在,与他一起合作自然是最好不过,凭借沈大科学家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肯定会很快有所突破的。只是沈括而今尚在延州,来不及参与,故而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所幸,多次的实验之后,总算是有些眉目了,而今第一批产品就要出炉了。林昭很是期待,想要一睹为快,瞧瞧自己制造的第一袋水泥能有怎样的功效?

    来到砖窑的时候,于玄便迎了出来,这几天他为此事忙忙碌碌,甚至顾不上回家。加之保密的缘故,他也是有意留下来的。几日下来也算是殚精竭虑,没少忙碌,也着实有些劳累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