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一章 沽名钓誉-《宋王》
第(2/3)页
“不是可以向官府借贷吗?”
“你是说青苗钱?”林昭轻轻一笑,笑而不语,王安石的想法倒是很好,可是当真能够顺利实施吗?不借还好,只怕一借,破产的会更快。这几年的情况本就很不尽如人意吧!今年河北与京东路灾害严重,青苗法上只怕来年会出事的……
沐思虹并不太懂朝堂上的事情,见夫郎面有忧色,当即改口道:“既然和河北路的粮食价格会涨,那么我们运一些粮食过来卖如何?”
孟氏商行而今的实力非同一般,从南到北都有生意。从商业的角度而言,今年江淮并未受到天气影响,粮食丰收,价格必然不高。而运河水位高,孟家又有自己的漕运船只,运粮食北上十分方便。如果能运送到河北路,价格必然会不低,肯定可以大赚一笔的。实际上,汴京粮食涨价也是必然,早在秋收之前,顾月伦便安排人手南下大规模购买粮食。
沐思虹在家管理后宅,对钱粮也有关注,能多点收入自然是好事,有这样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
林昭沉吟片刻,轻轻摇头道:“不,粮食要运,但不是卖,而是送!”
“送?怎么送?”沐思虹有些惊讶,难不成夫郎的意思是白送不成?
林昭点头道:“没错,就是白送。通知月伦,让他多调集一些船只,运送多些粮食来河北路。就说为了庆贺侯府长女满月,每家送五十斤粮食,送完为止。河北路所有的店铺门前口设立粥棚。”
“夫君?那可是很多钱啊!”沐思虹很是心疼,隐约也举得丈夫的行为有些败家。
“我们家不缺钱,花就是了!”有些事情没办法明说,但林昭心里却很清楚。一个皇帝会在乎钱财多少吗?当你的目标是登上皇位的时候,钱财还有什么意义?而今的钱财不过是用具罢了!
今年的河北路,粮食价格暴涨是必然的,朝廷的赈灾未必跟得上。运送一些粮食来,说不定可以救活很多人。
“思虹啊,来的路上你也看到了,已经开始有人流离失所,沿街乞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运送些粮食来赈灾,也算是给秋宁和未出生的那两个孩子积德不是!”林昭话虽如此,可是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想要通过此种方式制造名望。
说直白的点,就是有些沽名钓誉。可是这个善人的名号对他来说是很必要,也很有意义的。正如狄青所言,得民心者的天下。治理黄河,是得民心的手段,可效果也相对有限。不见得所有的百姓都知晓,抑或者是感恩戴德。
赈灾就不一样了,就那几十斤粮食,但确确实实可以救命的,知道后再加上一些必要的宣传。起到的效果绝对不错,与治河相辅相成,必将事半功倍。反正林家现在不缺这点钱,花一定的钱办更多的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怎么?我家小财迷不愿意吗?”林昭道:“钱乃是身外之物,没了可以再赚的。有时候花小钱,是为了赚大钱,办大事,知道吗?”
“是,谨记夫君教诲!”沐思虹转念一想,似乎也是这么回事。夫君已经是侯爷了,家里置办的产业已然不少,这点子钱财根本不算什么。何况听说这次治河的水泥制造,便是官商合办,林家因此赚钱已经不少。丈夫此举,想必是给朝廷回报吧!如此名利双收,自然是最好不过。沐思虹也知道,声望对一个官员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