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五章 心生不妙-《宋王》
第(2/3)页
这一套在古代社会是很流行的,赵顼听到之后顿时压力山大。汗流浃背。想要追究责任?根本没有可能,传言已经越来越多,他追究哪一个?这个时候稍有处理不慎,反而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
赵顼这次是真的有些慌了,即位以来第一次危机出现了。古往今来的帝王都担心旱灾。大旱之年容易生民变,按照这个节奏。大宋朝目前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如果天不下雨,有的皇帝迫不得已,甚至会下罪己诏什么的,赵顼一时间六神无主,竟不知该如何才好!
很快,开始有言官上书表示,一切都是王安石的错,都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上天才会降下灾祸。
有第一个人这么说之后,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旧党的官员们立即动作了,这不是打击变法,打击新党的绝好理由吗?
新党坚守常平仓,不愿意开仓救灾的事情也开始为人所诟病,虽说这是赵顼的意思,可是没有人责怪皇帝,全都成为王安石的罪名。
有民间士绅也上书表示,变法执行之后,他们越发的贫苦,生活无以为继。一时间,旱灾笼罩下的大宋王朝掀起了一股反变法,打击王安石的风潮。
规模之大,让赵顼开始有些坐不住了。
这里面固然有旧党推波助澜,抑或是有人主导的因素,可现在终究摆在,这次是众怒了。又有旱灾这样的严重的状况在,情况比想象的要糟糕。
随后开始有人上书,请皇帝罢王安石宰相职,以谢天下!
这些年,为了变法,赵顼可是一直顶着压力,力挺王安石,即便是眼下这种危难的时刻,他依旧没有轻举妄动。
罢相?开什么玩笑!
至少这一刻,赵顼依旧坚持着!
王安石本人倒是淡定,并不认为自己是旱灾的罪魁祸首,他依旧认为自己一身正气,变法乃是利国利民的举动。完全是一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状态,可以说是泰然自若。
可是他的儿子王雱有些坐不住了,老爹的相位不保,这可是天大的事情。他不可不像王安石那么淡定,那么单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