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高洋教子-《长乐主》
第(3/3)页
他微微上前,此时倒是也不像方才那般慌忙紧促。
“阿耶出难题给儿,儿有一解,只是不知阿耶能否满意。”
高洋颔首示意高殷继续说。
“正如阿耶所言,宇文泰此时正在北巡,是巡幸逆魏长安以北,至边郡,再至吐谷浑。”
吐谷浑在西魏西北,土地广袤,除都城在沙州外,还有四座大城,分设在清水川、赤水、浇河、吐屈真川等地。
吐谷浑东西三千里,南北千余里。
国土虽不及西魏或是大齐辽阔,当然也远不及突厥这一庞然大物。可吐谷浑对周边诸胡攻伐兼并,在塞外也能号称富强之国。
北魏未亡之时,吐谷浑曾臣属于北魏,受北魏拜官封爵,并向北魏朝贡。
自北魏分裂东西二魏,高洋又受东魏禅让,吐谷浑便不像臣服北魏元氏一般,臣服齐国。
可见自己在塞外壮大了,便不再管中原纷争了。
吐谷浑可汗姓慕容氏,名夸吕,居伏俟城,自青海西去十五里。
“儿料宇文泰此番北巡,是为交好吐谷浑的慕容夸吕。”高殷沉沉地说。
宇文泰结诸胡之好,以攻齐陈。
这是阳谋,高齐上下有识之士也能猜出个大概,说上个所以然。
宇文泰本就是鲜卑之族,虽说国内一力奉行汉化,可先天就与西北诸胡有亲切之感。
诸胡雄踞西北,宇文泰在西,与西北诸胡更有地理优势,就此来看,也不是在极东之地的高齐所能比拟的。
吐谷浑虽在塞外,可数代国主,也曾一度效仿中原王朝,设置百官机构,给邻国的公文像皇帝一样称“制”。
后代有宋一朝,宰相赵普在给太宗的折子中言道:“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可见当内外交困,面临重大统治危机时,历代统治者为应付危机、维护统治,常常以安内为中心,“安内”、“攘外”并举。
宇文泰虽然说不出攘外、安内这番话,可他也知要先安抚诸胡,再全力攻伐中原。
只有得了中原,就有威逼诸胡源源不断的后发之力。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就算宇文泰不能平乱诸胡,可得了中原后,便能收天下之赋,得天下之才。
十年,百年,还愁诸胡不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