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谁的大业第二十九章府兵-《逆隋》


    第(2/3)页

    对于众臣的劝谏,杨勇并末在意,可以说历朝历代立国之易莫如大隋,虽然保留了国家大部分元气,可也造成了立国的根基不稳,历史上哪个朝代不是在腥风血雨,一片杀戳之后再立起来。这样的朝代立国不易,只是一旦皇帝偃武修文,采取了正确地治国措施,后代虽不泛荒唐之辈,享国却能达二百年之久。

    而大隋除了开国时与尉迟迥等叛臣一场大战。几乎没有大的战争。统一江南也是顺利的异乎寻常,杨坚虽然采取了不少措施加强国家根基。将兵力尽操皇帝之手,迁天下富户入京,只是世家门阀的势力依然过大,对于皇权始终有人存在窥测之

    隋朝二世而亡,隋炀帝急功近利的短视固然是一个原因,世家门阀的背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有杨玄感的造反,隋炀帝在第二次征高句丽时若是取得胜利,大隋很有可能不会二世而亡,如今杨素早死,杨玄感基本上没有机会造反,只是这个隐患不消除,终究可虑,说不定哪天就冒出一个张玄感,刘玄感。

    杨勇御驾亲征,就是要为大隋天子补上一场血与火地课,这场血与火不是针对本国平民百姓,若是针对周边桀骜不驯的国家,只要平定了高句丽,回首四周,再无一国敢和大隋争雄,大隋天子补上了这一课,即使世家势力再大,窥试皇权的念头也会收敛一大半,事实上,若是隋炀帝不是太过讲究排场,只要将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的兵马减去一半,放任前线将领任意攻打,对高句丽完全可以一战功成,大隋也会成为一个远超唐朝的时代。

    大业五年(公元608年,因为本书中杨坚提前一年去世,以大业为年号也比原先地历史中早一年。)三月,皇帝对下达了对高句丽的讨伐诏书,书中列举了高句丽对大隋的种种不恭和罪状,称高句丽为辽东小丑,大隋天子将亲率六军进行讨伐。

    诏书一下,众臣都知道皇帝决心已不容更改,反对皇帝亲征的人纷纷闭嘴,不过,李纲还是上奏,皇帝若要亲征,必须先期册立太子。

    杨勇虽然御驾亲征,只是并没有自己冲锋陷阵的意思,其实不太可能会发生危险,不过,杨勇还是作了让步,宣布秘密立储,将储君的名字写入密匣之中,放在太极殿的匾额后面,规定只有当皇帝驾崩之后,必须在皇后,尚书省左右仆射,门下省纳言,内史省监、令共七人地其中五人以上到场后才可以拆封,密匣地位子派人日夜看守,若是有人胆敢私自窥试,无论何人,皆以谋反罪处斩。

    秘密立储并不一定就是稳妥之计,只有辽东地处塞外北方高寒地带,冬季严寒,虽然这次征高句丽会以北方子弟为主,加上大隋纺织发达,将士所用的冬衣,手套等保温物品并不缺泛,足可以让一部分士兵在辽东进行冬天时也有力气作战,大隋却不可能在冬季发动进攻,因为运河一旦封冻,大量的军需物资无法运输,只能退军,现在已到了三月,留给隋军的作战时间其实只有半年左右,若是有所耽搁,出兵的日期只能推到明年,杨勇也不得不在立储一事上妥协。

    三十万大军,其中水师五万,禁军五万,另外需要召聚二十万府兵,除禁军和水师外,皇帝诏令:让抽调到名字的府兵自行准备战马,一套武器铠甲到涿郡报到集合,路上的负担将由府兵自筹解决。

    接到诏令的各个郡县马上行动起来,大隋在册的府兵总数在六十万左右,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准备了一百一十三万兵力,其实将一部分不是府兵地青壮也临时扩进了府兵系统,这次征召有三分之一的在册府兵收到朝庭的诏令,不过,距涿郡越近,抽调府兵的比例越高,在北方靠近涿郡的地区,几乎所有府兵都抽调一空。

    此时汉人从鲜卑人统治下挣脱出来还不到三十年,除了立国初期稍为困难外,大隋对内对外地战争无不大胜,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汉人最具尚武精神之时,无数地府兵放下手中的农活,告别自己地父母,妻子儿女,义无返顾的向涿郡的方向出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