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凡是跳槽加入的精锐,只要背调没问题,全部收下。 不管是来自台积电、三星,还是中芯国际,全部收下,并且待遇比之前上浮30%-50%! 在台积电三星开展10纳米工艺研发竞赛时,星逸科技开始了砸钱挖人。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仅仅半个月,这一举措便引起三星和台积电的关注。 “董事长,星逸半导体最近在大肆挖人,你看我们台积电要不要敲打一番?” “敲打大客户?你疯了吗?”老张皱了皱眉:“咱们的16纳米工艺,就靠着星逸科技的订单,为了这点小事敲打他们,得罪大客户,那不完了?” “对,这是个问题。只是他们挖我们的人……” 老张摆了摆手:“咱们和三星都推到14/16纳米工艺了,星逸科技还在28纳米活泥巴,肯定是急眼了。只是这玩意急眼也没用,他们落后太多了,不用在意。不过FinFET工艺的核心研发人员给我看好了,不能再被挖了。” “是!” 三星那边也是同样的傲慢: “星逸半导体开始挖人?难不成他们也想做20纳米?想什么呢!” “董事长,会不会他们也急眼了,也像我们一样,跳过20纳米,直接上14纳米工艺?” “哈哈哈。” “笑死我了了!” 三星半导体总裁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星逸半导体跳过20纳米工艺,直接上14纳米工艺?” “你当他们是我们三星啊?” “他们哪有那样的实力?” “能那么快做出28纳米,都算是他们烧高香了。至于20纳米?没有个两年,想都别想。” 下属连连点头:“也是,星逸半导体能突破28纳米就是奇迹了,估计20纳米都难。” “嗯,当然,话虽然这么说,不过挖人的事也得限制一下,尤其是参与14纳米工艺的核心人才,都不能放!让星逸半导体继续在28纳米活泥巴吧!” “是!”下属连忙应道:“我会把FinFET工艺的核心工程师,全部限制。” “嗯,FinFET工艺是突破20纳米以下制程的关键,绝不能输出。” 有了提防,三星和台积电都对FinFET工艺的核心人才进行了限制,防止进一步被挖走。 但可惜这半个月的时间,星逸科技已经用超高薪水,挖了部分FinFET研发工程师。 尤其是华裔工程师,在三星备受排挤,自然愿意回归。 还有一些怀有抱负,想着帮助内地半导体崛起的精锐,也愿意加入。 也有的只是觉得星逸科技发展前景好,待遇比三星和台积电还高得多。 种种因素之下,很多工程师都选择了跳槽,加入了星逸半导体。 至于限制? 当一个人铁了心想要跳槽,任何限制都没有意义。 那怕有竞业限制又如何,很多办法可以规避。 三星台积电想要维权,只能起诉,但是起诉过程很复杂,很漫长,往往要好几年的时间。 如果是梁老这样的大牛,他们还会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起诉。 但普通的工程师,就没那个必要了,不够费时费力的。 而星逸科技下手的目标,就是这些年轻,有潜力的普通工程师。 这些人约束少,研发能力强,还年轻有发展,哪怕现在只是普通工程师,有了胡老的指导和培养,很快就能成为独当一面的精锐。 此外,星逸半导体还加大了应届生招聘工作,通过多方面吸纳半导体人才。 好在FinFET工艺的核心,就是胡老发明的,没有人能比他了解更多。 因此星逸半导体在14纳米的研发速度,比三星和台积电都要快很多很多。 毕竟胡老就是奠基人! 三星的14纳米能如此迅速,很大原因也是梁老师承胡老,也在FinFET工艺做出巨大贡献。 FinFET工艺方面,反而是台积电落了下风。 不过台积电底蕴深厚,兵多将广,综合实力更强,威胁还是最大。 半导体领域的战争,注定难打,王逸能做的也只是加大投入,砸钱研发,砸钱挖人。 当然,产学结合也得全面开启! 念此,王逸喊来简子妍: “子妍,接下来星逸科技投入数十亿定向资金,和部分高校在半导体领域进行深度战略合作,定向培养半导体领域的专业人才!” “学校名单如下……” 王逸将国防七子等务实的学校,全部列上。 这些都是中流砥柱。 “好的,董事长。”简子妍悉数记下。 王逸继续道:“此外,定向培养模式要灵活,限制要放开,没必要非得从本科一直培养到博士。相反,咱们就培养四年。不,本科就两年!前两年学校内学习,放弃其他不重要科目,只学习半导体相关知识。后两年直接入职星逸半导体,接触最先进的理论体系,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成长。” “而研究生和博士生就学习一年,研二,博二就来星逸半导体,直接入职工作!” 眼下正处于关键时期,王逸可没时间等着这批人从大一一直到博士毕业,前前后后十多年。 太慢了! 而且国内高校教的那一套,实际上已经完全过时了,早已赶不上时代的发展。 继续浪费时间学习也用处不大,还不如集中精力学一两年理论,然后入职星逸半导体,直接学习最前沿,最专业的的半导体技术。 没办法,学校里学的那一套,还停留在120纳米,甚至微米时代,早就不知道过时几十年了。 至于星逸半导体最先进的28纳米,接下来的14纳米工艺,10纳米工艺,学校里的那些导师、教授都不懂,都不会,拿什么教给学生? 而那些学生学习这些过时的120纳米工艺,微米工艺,即便一直学到博士,甚至博士后,又有多少用处? 进入企业,根本无法上手14纳米工艺的研发,更别说10纳米工艺。 到时候还得当个底层人员,从头学习,慢慢提升。 产学之间的巨大隔阂,学校和企业之间数十年的技术代差,是当下高校最大的矛盾和冲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