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充盈人口-《战朱门》


    第(2/3)页

    又有懂钱粮的官员一阵盘算,国朝这些年,每年税赋不足三千万两。十三个行省,边陲之地的云南不过比垫底的贵州好上那么一点点罢了,好悬才捞了个倒数第二。

    去年本省税赋收了多少来着?

    有十万两没有?

    啧啧,十万两。这点银子皇上和户部都看不上眼,大手一挥直接全部留存地方了。可就是这点银子也不够养活云南三十万大军呐。

    十万两依世子夫人之力,拿的一点负担没有。

    只是,让他们接受一省税赋不如世子夫人一月生意赚得多,多少有些心里犯酸,牙疼。显得他们这些领朝廷米的人没有作为。

    “可是世子,本省税赋本来就收得少,不足以支应军费,这再减少商税征收,怕是更加支应不上。”

    总不能年年让世子夫人填补吧?再者说,若试行今年之后,明年恢复原样,会不会令商户不满?若引起动荡,就不美了。

    谁不盼着生活定定?

    “滇地想增加税赋,依靠征收杂税,无济于事。还是得开源。首重是增加人口,广囤田。老侯爷在世时,囤田达七百余万亩,老侯爷去后至今,增加田亩数不足两成!”

    一句话说得黔国公和穆昂低下了头。

    他们老父亲,入主滇地,那会什么都没有,还囤了七百多万亩田,可他们这些不孝子孙,站在前人开垦过的大好山河上,这么多年了,囤田数量竟增加不足两成。

    被穆俨点出,脸上只觉热辣辣的。

    “老侯爷和先侯爷,广囤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不仅解决了本地驻军全部供给,余粮还能给军队增加收入。如今多有不足,一半以上还要靠各地衙门税赋贴补,以及向朝廷伸手。”

    黔国公头又低了低。

    穆俨又道:“如今部分卫所施行双季粮种植,军田里已种上冬小麦,若明年春上冬小麦丰收,立即全军推广,实行粮食自给自足。”

    大厅里交头接耳,若三十万大军能实现自给自足,受的掣肘就会少许多。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另外,充盈人口之事,还需各位群策群力,多想一些好的法子。那些流籍寄籍,鼓励他们就地入籍之外,还要严查冒籍一事。若有条件,也鼓励他们就地入籍。”

    科举取仕,朝廷为显公平,各地录取条件宽严不一,这就导致教育发达地区的学子向边远地方流动,产生了冒籍现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