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人人遵纪守法,知道祟尚道德,有着很高的操守,实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 这现象,仿佛回到了史诗记载的贞观时期。 而这一切进步,都离不开赵璟。 听着妻子所描述的这些,赵璟心里也是充满了成就感。 身为帝王,享受着百姓的供奉,为百姓们出谋划策,选择一条明路,是他应该的。 — 赵璟回朝之后,先后举办了宴会,随后又去行宫看望了赵祯和张氏。 陪了父母几天之后,他又把重心重新放到了朝廷之上。 如今收复了契丹,那他就要把契丹和大宋底下的州府一视同仁。 想要让那边的人达到京城这边百姓的水平,还是需要发展,需要很多年。 而且契丹那边土地辽阔,人员稀少。 哪怕有大宋的士兵驻扎在那边,但是那边发展的计划也不能和这边一样。 必须得想个适合他们的发展政策。 于是赵璟一边忙着计划,一边又展开了对契丹的种种帮助政策。 两年之后,整个契丹族也一改先辈的的游牧风俗。 而是选择在合适的地方扎营下来,按照朝廷传授给的放牧养牧方法,开始稳定生活着。 契丹这边暂时稳了下来,赵璟就开始在思考该如何处理女真部落了。 如果动嘴就能解决的事情,他倒是不想动兵。 于是他派出了使者,准备出发女真。 只是他派出的人还没走出京城,女真族那边的首领倒先带着人来了。 如今的大宋,比起二十年前来说,已是焕然一新。 看着大宋如此繁华,百姓都不饿肚子,周围的国家也很是眼红的。 女真族也眼红大宋,可是吸取了契丹的教训,于是识趣的他们就自动上门来求和。 企图希望这次的求和,能让他们女真部落也如同契丹一般,受到大宋的庇佑和帮助。 契丹刚被大宋收复的时候,他们还在嘲笑契丹人没有骨气,就这么轻易折服了。 可如今随着两年过去,契丹族人日子越来越好,女真族也笑不出来了。 为了冬天不挨饿,不再受冻,他们只好赶紧带着珍贵的礼物求上门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