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兄弟们,大家有关注那本《我来自亿万光年》吗?” “看到了,据说上个星期分类强推涨了8000收藏。” “不只呢,昨天他上了首页都市频道推荐,你猜涨了多少收藏?” “多少?” “2000个。” “你是说,昨天14点更新推荐之后到现在?” “不,昨天14点更新推荐到晚上的0点,也就是花了10个小时涨了2000收藏。” “我的乖乖。” 数据代表什么? 数据虽然冰冷。 可冰冷的数据之下,却蕴含着一系列作品的潜力。 一本新书怎么样,就看他在推荐期间能获得多少个收藏。 这就像一部电影在上映的时候,能够获得多少票房一样。 几乎每一天的票房数据,他都能预测出一部电影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网文市场也一样。 当数据狂人“小超”将同期各类作品推荐所获得收藏数据贴到了“天空网”时。 此前就有人讨论的《我来自亿万光年》,却是再度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10个小时2000收藏,按一个星期总量乘以5来计算的话,那是不是这个星期他得涨1万收藏?” “嗯。” “妈啊,我一个星期涨3000收藏我都觉得多了,别人1万。” “那啥,不是有人说,这本书可能会一书封神吗?” “封不封神我不知道,但这收藏量,绝对是火了。” “嗯,看看去。” 收藏潜力越大,越是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 不用说读者了。 哪怕就是作者,他们都是纷纷跑去学习。 陈扬倒是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后台收藏增长情况。 他还是每天晚上去网吧上传一下章节,然后便回家。 不过虽然没怎么关注。 可在前世写了十几年网文的陈扬却是知道。 他这本《我来自亿万光年》,一个星期的收藏总量,绝对不只1万,甚至有可能更多。 至于原因。 那就在于,榜单其实也是一个相互竞争的地方。 拿前世来说。 前世各类推荐榜采用了智能推荐。 他有一些像抖音的那种算数。 你表现越好的书,算法会疯狂的对你进行推荐。 于是强者横强。 在这样的算法之下,有些新书可以爆发出恐怖的潜力。 不过在PC时代。 各类网站还没有这样的算法。 包括起点。 起点的推荐位,他是一众书排在一起,比较公平的让读者做出选择。 在这里面。 好一些的书可能会表现更好一些。 但更好一些也相对有限。 但这样的公平,只在第一天。 从第二天开始。 有一些作品,他一定会在一众推荐作品当中脱颖而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