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3章 扩大现勘范围-《参加前女友婚礼,现场逮捕新郎官》

    惟一的希望寄托在下游路口的交通监控上。王帅和队员们盯着屏幕,一帧一帧地查看近三天的监控画面。从早上 6点到晚上 12点,过往的车辆络绎不绝,黑色面包车出现了十多辆,但要么是后保险杠完好,要么是没有红色贴纸,没有一辆符合张斌描述的特征。穿蓝色外套的行人倒是有几个,但要么身高体型不符,要么只是路过,没有在渠边停留,排除了嫌疑。

    “这监控查得真让人上火,关键的都坏了,好的又拍不到有用的。”队员小李揉着发酸的眼睛,语气里满是失望。王帅也皱着眉头,心里有些焦急:“再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尤其是前天晚上 11点到凌晨 1点的时间段,说不定有线索。”

    两人又重新看了一遍,依旧没有发现异常。此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监控室里的灯光格外刺眼。王帅关掉监控画面,揉了揉太阳穴:“先回去吧,明天再扩大范围,调取更远路段的监控,同时继续走访周边的废品回收站,看看有没有人见过穿蓝色外套的人或黑色面包车。”

    回到刑侦支队,王帅向陆川汇报了调查结果:“周边居民和拆迁工地走访后,没有找到目击者,只确定工地的砖块碎屑与布袋上的一致,尼龙安全绳也在工地常见;监控方面,大部分故障或角度不佳,下游路口的交通监控没有发现符合特征的黑色面包车和穿蓝色外套的人,死者身份依旧无法确定。”

    陆川听完,沉默了片刻:“看来嫌疑人的反侦察意识很强,专门选了监控盲区抛尸。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确定了嫌疑人可能与拆迁工地有关,或者经常在工地附近活动。接下来,一方面继续扩大监控调取范围,查周边 3公里内的路段;另一方面,排查近期的失踪人员,尤其是与建筑、拆迁行业相关的,结合布袋上的金属纽扣和褐色纤维,看看有没有匹配的信息。”

    王帅点点头,心里清楚,虽然目前调查陷入僵局,但只要不放弃,继续从细节入手,终将找到突破口。他拿出笔记本,在“黑色面包车”“蓝色外套”“金属纽扣”等关键词旁标注上“待核实”,暗暗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有新的进展,早日确定死者身份,为案件侦破找到方向。

    夜色渐深,刑侦支队的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王帅看着桌上的现场勘查报告和监控截图,思绪不断翻腾——嫌疑人究竟是谁?死者又是什么身份?那条浑浊的排水渠里,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疑问,都等着他和队员们一一解开,让正义早日降临。

    接到陆川扩大勘查范围的指令时,杨林和杨森刚整理完排水渠初始勘查的证物。两人背着装满工具的勘查包,再次返回现场,以发现尸体的排水渠岸边为中心,向四周 500米范围展开地毯式排查。此时已近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浑浊的渠水上,泛着诡异的金光,腐臭味虽比清晨淡了些,却仍萦绕在鼻尖,让人忍不住皱紧眉头。

    “先从尸体发现点往上游查,之前只查到 20米就被垃圾挡了,这次再仔细点,说不定能找到更多痕迹。”杨林打开强光勘查灯,光束穿透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落在渠边的泥土上。杨森则拿着探杆,拨开丛生的杂草,每走一步都格外小心,生怕破坏可能存在的线索。

    走了约 30米,杨森的探杆突然碰到一个硬物。他蹲下身,用镊子轻轻拨开泥土和杂草,一枚金属片露了出来。“这是什么?”他将金属片递给杨林,“看起来像是某种工具的碎片,表面有锈迹,还沾着点褐色的东西。”

    杨林对着灯光仔细观察:“像是扳手的碎片,材质是铁的,上面的褐色痕迹,说不定是油污。你看,碎片边缘有明显的磨损,应该用了不少年。”他将金属片装进证物袋,“先收着,回去检测一下上面的油污成分,看看是不是和建筑工地上常用的机油一致,要是能匹配,说不定和嫌疑人的职业有关。”

    继续往上走,渠边的泥土越来越松软。杨林突然停下脚步,勘查灯的光束定格在一处凹陷的地面上:“这里有脚印!”杨森立即凑过来,拿出标尺紧贴地面测量:“是男士运动鞋印,尺码 43码,和之前在尸体西侧发现的鞋印一样!”他仔细观察鞋印的花纹,“网格纹,纹路里还嵌着少量红色砖块碎屑,和布袋上的碎屑成分一致,肯定是同一人留下的。”

    “步长 81厘米,步宽 18厘米,步角 3度外撇,”杨林补充道,“和之前测算的身高 175-180厘米、体重 70-75公斤完全吻合。你看,鞋印旁边的草叶有被踩踏的痕迹,草茎断裂处还很新鲜,说明嫌疑人确实从这里走过,而且走得很匆忙,脚印都比之前深了些。”

    顺着脚印的方向,两人又走了 20米,脚印在一处废弃的排水口消失。“排水口被垃圾堵死了,脚印应该是被垃圾覆盖了。”杨森有些惋惜地说,“不过能确定嫌疑人是沿着上游往尸体发现点走的,抛尸后再沿原路返回,路线很明确。”

    随后,两人转向下游排查。刚走了 10米,杨林就在渠边的柳树下发现了异常。“这里有纤维!”他用镊子夹起几根褐色的纤维,对着灯光看,“质地粗糙,和之前在渠水里捞到的褐色纤维不一样,这个更粗,像是某种工装外套上的。”

    杨森这个时候也凑过来比对:“确实不一样,之前的细纤维可能是内衣或薄外套上的,另外,这个粗纤维说不定是嫌疑人身上的衣服勾到树枝留下的。”他开始在柳树周围仔细搜索,又发现了两根相同的纤维,“看来嫌疑人在这里停留过,可能是在观察周围有没有人,再决定要不要抛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