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冥界十殿-《妖下之恋》
            
            
            
                
    第(1/3)页
    各地对阎王的了解都是不一样的,虽然荒古和现代有一样的体质和传说,但在一定意义上,两个地方的阎王确实又不一样的地方,然而在暮城的时候有苏灵就察觉到了这两个地方若是要联系起来,其实也是一样的,比如在传说中的阎王来历和意义。
    阎罗是古梵文的简译,原是印度神话中阴界的主宰,佛教兴起后,吸收了阎罗,将它作为佛教的鬼王。
    唐代和尚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说,阎罗王又称平等王,主司生死罪福之业,管理八热八寒地狱及其他附属的小地狱,率领地狱、饿鬼、畜牲、人、天等五道之中的鬼卒,追捕罪人,判断罪恶等。
    阎罗信仰与佛教的传入有关,但它早就被地方化了。
    照佛经的说法,阎罗王原是古代印度比沙国的国王。
    但在民间,死后成为阎罗的主要有韩擒虎、严安之、郄惠连、寇准、范仲淹、韩琦、包拯、林衡等人。
    韩擒虎是隋朝的猛将,严安之、郄惠连则是唐人。
    那时有种说法“人之正直,死为冥官”。
    隋唐时代,作冥官也即阎罗的标准除了正直,还有就是严明、至忠、至孝。
    严安之在唐玄宗时作京兆尹“以强明称,民吏畏之。
    ”郄惠连因事父至孝,有“至行”,被上帝册立为“司命主者”的阎罗王。
    到了宋代,阎罗都由名臣任之,而且都是有风骨,有作为,刚直清廉的名臣,寇准、范仲淹、韩琦、包拯、林衡等都是宋人。
    这五人中,林衡名位较低,在秀州知州任上去世。
    据洪迈《夷坚丙志》卷一说他“平生仕宦,以刚猛疾恶自任”。
    是个敢作敢为的清官。
    值得指出的是,包拯之为清官,最为民间称道,而他作为阎王,在民间也流传最广。
    寇准、范仲淹、韩琦等死后为阎罗,民间流传并不广,但包拯之为阎罗王,则妇幼皆知,清人翟灏《通俗编》有云:“今童妇辈翻言平反冤狱,辄称包龙图,且言其死作阎罗王。
    ”不仅如此,民间传说称包公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管理阴间事务,所谓“日断人间,夜断阴间”。
    传说称包公有只“游仙枕”,他只要头枕此仙枕,就可进入阴曹地府。
    包公等清官死后为阎罗的民间传说大可玩味,阎王是地下世界的最高主宰,按常理,与它对应的应是阳世的帝王。
    然而在我国,却没有听说哪个人间帝王死后成为阎王,阎王的存在原本是民间的安排。
    民间百姓不能选择阳间的帝王,却可以选择阴间的主宰。
    所以,清官为阎罗的传说是不是过去的百姓对高高在上的帝王并不喜欢的曲折反映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