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七零章 我给你一千亿!-《重生浪潮之巅》
            
            
            
                
    第(2/3)页
    这让他顿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虽说他这个所谓的德州仪器副总裁,在平人眼中到也算是个人物,在世界芯片行业更是赢得了一个建厂狂魔,芯片行业播种者的称号。
    但是跟方辰这样,身价上百亿美元,跟中美俄三国高层都颇有交情的存在,着实有些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他估计,在方辰的眼中,他大概跟一般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毕竟在大象眼中,再怎么强壮的蚂蚁,始终也是蚂蚁。
    然而最重要的是,他思量了许久,觉得自己身上并没有什么东西会吸引到方辰能专程跑到美国来拜访他的地方。
    他这些年可以说,除了会建芯片厂以外,大概是什么都不会了。
    可华夏需要芯片厂吗?
    依照他对华夏芯片行业现状的了解,需要自然是很需要的,但又不怎么需要。
    需要是因为华夏芯片行业太过于弱小,而芯片行业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现代化的工业,信息国家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至于为什么又说不怎么需要,也是因为华夏的芯片行业太弱小了。
    据他了解,全国有600多家半导体生产工厂,其一年生产的集成电路总量,只等于东倭一家大型工厂月产量的十分之一。
    集全国之力,还不如东倭一家企业月产量的十分之一。
    听起来简直是寒酸到了极点。
    依照华夏芯片行业现在的状况而言,大概是不可能建芯片厂的。
    没办法,华夏芯片行业的基础实在是太薄弱了。
    再加上,芯片行业本来就是个需要持续高投入的行业,一家新企业不坐个十年的冷板凳,大概是做不出什么成就的。
    而且除了冷板凳以外,每年在科研上的投入还要不小于营收的20%才行,这样才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
    这就有些太过分了,毕竟大部分的企业纯利润才10%左右,这20%营收的科研投入则意味着企业主这十年不但一分钱拿不到,而且每个月还要往里面大量砸钱才行。
    并且这样的企业还要有个最基本的基数,那就是二十亿才行。
    也就是说这家企业在建厂之初,第一年就要有二十亿营收,然后还能拿出来四亿投入到科研上才行。
    要不然也是白搭。
    毕竟总不能说搞个才投资一百万的芯片厂,然后一年投个二十万,这芯片厂就能进入正循环了?
    这对于企业寿命在三年左右,平均企业资产只有几十万的华夏而言,条件太苛刻了。
    再者,华夏现在对芯片生产的重视程度,更准确的来说,重视方向并不对,所以他并不认为华夏是个建芯片厂的好地方。
    华夏搞的908,909工程他都看了,这些工程虽然都很好的弥补了华夏在微电子,半导体,芯片方面的技术空白,但也仅仅只是弥补了而已,其所研究出来的成果,并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因为且不说这些成果的出现,是以不计成本作为代价所实现的,本身就没有商用的可能,就说这些所谓弥补技术空白的成果,其本身也比同期的国际先进技术落后一到两代。
    在芯片这种落后就死路一条的行业,这些成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早晚还能束之高阁。
    所以说,他思来想去,真的想不出方辰为什么会这么大张旗鼓的想要跟他见面。
    见张如京的眼中充满了好奇之色,方辰笑了笑,沉吟了几秒钟后便正色道:“张博士,实不相瞒,我想成立一家芯片厂,然而思来想去,能帮助我实现这个梦想的人,也就是你了。”
    方辰这话,如同一记重锤重重的砸在了张如京的心头上,咋的他心是颤的,嘴唇是颤的,眼睛是颤的,甚至浑身上下都不由的颤了起来。
    这是激动的颤抖。
    他这几年一直记得,父亲问的他那句话,他什么时候能去华夏建个芯片厂。
    然而他也一直为此而不懈的努力着,积蓄着力量,就是为了等到他在德州仪器工作二十年后,可以正大光明的在德州仪器退休后,就来到华夏建个芯片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