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干文臣勋贵连忙出声附和:“还请马阁老献策,帮朝廷渡过难关。” 马士英头大如牛,若老夫真有良策,何须你们这些人进言。 可刚才徐弘基问了一圈,都没能问出个屁来,他知道这满朝文武的秉性,若没人提出建议,恐怕商讨几天都商讨不出个结果,那大家一起等死吧。 无奈之下,他只得出声道:“算上黄得功、郑鸿逵、王之仁等人,沈浪大军兵力已有近二十万,勇卫营火器更是威名赫赫,我等恐无法力敌。” “应天府已快成绝地,若困守应天府,必然难逃一死。” 听到马士英尽说的丧气话,有人大惊之下忍不住的追问道:“那怎么办?我等已然背叛了陛下,陛下恐不会轻饶我等,投降怕也是无用,这可如何是好?” 是啊,若是投降有用,在场所有人恐怕就要立即投降了。 京师那些没有反叛的文臣武将都被杀了那么多,自己这些已经公然反叛的,投降哪还有活路。 马士英看了看一众六神无主的人,心中暗叹:“陛下杀得没错,像这样的人,再多又有何用?” 但是,他手上没什么兵权,还得依仗这些人,于是继续道:“如今之计,只得弃守应天府,另觅出路。” “弃守应天府?可离开应天府,我等又能去哪里?” “是啊,黄得功已然占据太平府、宁国府。王之仁也要占据常州府、广德州,这要是被其截住,沈浪大军从后追来,可如何是好?” 一时间,议论的声音更大了,皆是各种担忧。 马士英脸色非常难看,心中咒骂不已。 “一群混账,让你们出主意,一个个屁都放不出一个,老夫出了主意,又一个个出言反对。” “就是你们这样一群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才至今日。” 徐弘基也很烦躁,连忙大声道:“诸位请安静,马阁老既然如此说,必是有所准备。” 随即,所有人又希冀的看着马士英,希望他真的能够献出什么良策。 马士英知道时间紧迫,就算不为这些人着想,也得为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所以还是连忙道: “王之仁应能想到我等若弃守应天府,必然向南,可是却不知我等是经常州府还是广德州,只得分兵同时镇守一州一府,兵力必然分散。” “可其手中兵力不足三万,分兵之下,必不能兼顾,我等集中兵力攻其一处,迅速破之,然后尽快南下,去浙江。” 总之,马士英所谓的良策,就是弃城而逃。 其实,应天府有超过二十万的大军,可此时,却没几人想着要将这支庞大的军力组织起来。 因为在他们心中,已经有一个信念,肯定打不过的。 既然打不过,那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将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在逃跑上不好吗?再晚了就来不及了。 趁着沈浪还未至,先逃出城去再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