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日新月异-《变臣》


    第(2/3)页

    欣菲不无忧虑地道:“江郎,肃帝已逝,太子登基,怕对江郎的信任不比从前,你西进之意在朝堂之上怕难得到支持。我看过田先生寄来的信,朝堂之上有人在说你经略化州形如割据,有风声说要召你回京。”

    这两天夜里江安义把京中来信细细看过,石重伟登基虽不久,但已经表露出不同于肃帝时期的执政风格,朝堂之上一场大变在所难免。

    田守楼的信中讲到,天子大兴土木修缮皇宫,以孔相为首的大臣劝谏,石重伟怒斥群臣皇宫数十年不修,寿安宫四处漏风,太后不得不到雁山别苑暂居,身为天子,当以仁孝治国,何况此次动用的是宫中内库,干臣子们何事?

    所谓内库藏银,其中有三百万是数州所献,还有一些来自暗卫的查抄。肃帝送入山陵,原暗卫督抚冯忠到陵寝中侍奉,暗卫副督统黄喜接到举报,查抄了冯忠在京中的产业-千金坊,得银四百余万两,加上冯忠其他的商铺、田产共折银近七百万两献入了宫中内库。宁陵郡王石庆光主动交纳了二百万两银子祝贺石重伟登基,不少州的刺史、王公贵戚、世家官吏以为太后祝寿、修寿安宫的名义共捐了八百余万两,因此皇城新添了三处库房装银子。

    那些献银的官员得了天子夸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端州、平州、娄州等州刺史发动民伕入山开采树木、开凿石料,千里迢迢运来京中给天子修缮皇宫,沿路民怨沸腾,不少人被逼得家破人亡,入山为寇。江安义读到此处,愤然击桌,愁怅不已。

    “江郎,化州是不是也以为太后祝寿的名义捐献点银子,年初为太后祝寿的消息传到化州,方刺史大为恼火,下令不准各县献银。安义,没献银子的州只有八个,天子会不会记恨。”

    江安义叹道:“肃帝勤敛为政之风从此一去不返。明日见到方公,我劝一劝他,化州今日得来不易,还是稳妥为上,该献的寿礼还是要出。好在戈壁的金矿开始出产,要不然去年刚交了四百万的税赋,库房空空如也,这笔钱还真不知从何变出来。”

    夫妻俩闲话了几句,欣菲离开书房,留出时间让江安义回信,四个月音信全无,免不了让人生疑。最先是给平山镇的家人回信,平山镇是妍儿夫妻主持,过完年思雨带着儿女也来化州了。笔有千斤重,想到老娘一个人在家,江安义充满了愧疚,他有意让冬儿带了儿女回平山镇替自己尽孝,只是不知道如何向冬儿开口,三位妻妾中冬儿为他付出的最多。

    再难开口也要写,江安义在信中述说了思念之情,问了问儿女情况,把自己有意让冬儿回平山镇奉亲的意思说了说,家信最难写,涂涂改改半天才写完。

    饶思安被他留在了新伊城,他给外甥买的礼物托自己带了来,这次要派人给他妹子一家送去,同时留下的还有两名亲卫,自己要亲自写信给他们的家人,告诉他们实情。江安义与饶思安等人约定,三年之后派人前来接替他们,不过看饶安思的样子有点乐不思蜀,这小子根本就不想回家。

    京中的回信较多,余师、李家、泽昌书院的同窗、田守楼、李世成、林义真,甚至韦祐成、严建材等亲朋好友都要涉及到,无论他愿不愿意,身居官场这些关系都要打理好,以前最讨厌官场上的盘根错节,现在自己身在其中,难以挣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