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原因,各位朝中的老狐狸全都清楚的很,皇帝这是在念及禹王妃肚子里面的孩子。 所以尽管朝中超过半数的大臣都在弹劾张尧,皇帝也是迟迟不肯下令,只说是等楚南玥回来再做定夺。 而所有人都在焦急的时候,唯有东陵烁不着急。 王畅问起东陵烁为什么不着急的时候,东陵烁只是看着楚府的地方,对王畅说道:“大人应该多关注一些市井的传闻了,那些传闻都十分有趣,大人会喜欢的。” 王畅不解,却还是随意来到了一个茶楼酒馆,却见酒馆的说书人,此时正在绘声绘色的讲述当初谢茵华和东陵琰的事情,这事情,已经被说书人讲遍了大街小巷,甚至还有人为此事攥写了一部,在京中也是十分畅销。 王畅刚听完这说书人讲这东陵琰与谢茵华的事情,这说书人立马神秘一笑,对所有人说道:“还有一件皇家秘闻,保证你们全都不知道。” 这老百姓平日里面没什么事情做的时候,就是对那些皇家的事情感兴趣,于是所有人都聚在一起,看这人能讲什么皇家秘闻。 这人一开口,竟然是那张尧的事情:“现在朝中,所有的朝臣都在弹劾丹阳县县令张尧,这张尧啊,真是在丹阳县无恶不作,只是皇上却一直都没有处置这张尧,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这些人立马问道:“为什么啊?” 这说书人立马说道:“还能是因为什么啊,因为这张尧是皇亲国戚啊,他的女儿是禹王妃,而禹王妃如今怀有皇孙,所以……” 王畅这一下午换了四个茶馆,便听了四次这个故事,原是东陵烁买通了整个京城的说书先生,现在整个京城都在讨论这件事情呢,街头巷尾,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如今禹王妃的轿子走在街上,还会有人朝着扔臭鸡蛋。 到了上朝的时候,皇帝也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他顿时暴怒:“混账!这些说书先生是如何知道这件事情的?” 朝堂之下的群臣,竟然没有一人敢说话,还是谢荇先开口道:“陛下,百姓之所以议论纷纷,全部都是因为陛下太过于包庇那丹阳县县令了,百姓都是最讨厌这种贪官污吏,压榨百姓之人,所以如今,百姓才会愤愤不平。”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为谢荇捏了一把冷汗,这谢荇竟然直接把皇帝包庇的事情直接说出来,真是勇气可嘉。 果然,皇帝听了之后震怒:“丞相大人是说陛下包庇吗?” 谁知这谢荇竟然一点都不害怕:“自然,陛下不信可以问问满朝文武,陛下此举是不是包庇!” 谢荇言之凿凿,眼睛里面全是正气,颇有一副不怕死的样子。 而此事,朝中除了禹王党派的所有人全部跪下:“恳请皇上处置张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