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宝物鉴定-《竹马逆袭》


    第(2/3)页

    “我们拿回家里吧。”夏梦笑嘻嘻的说道。

    “傻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李瀚陷入了沉思:虽说国家对青铜器一直管制很严,但是也没有禁制民间收藏!这些铭文解读出来,有可能震惊学术界,但是国家还有那么多珍贵文物要研究保护呢,应该也不缺这一个!

    可是夏梦不懂这些规则,说道:“要是摆在家里多好啊!”

    “收藏本应在民间嘛!”李瀚自是打蛇随棍上,他没想过把这小鼎捐献给国家。博物馆的状况李墨白可是门儿清,先不说监守自盗什么的内幕,经费也有限啊,还有更多的文物正等待大笔的经费保养呢!何况,还有大部分的博物馆在收费运营,这和企业有什么不同啊,他再看一段时间,再说吧,他实在是舍不得啊。

    “呵呵,咱们不说这个了,我得赶紧把这宝贝处理下,不能让宝贝明珠蒙尘了!”李瀚狡猾的笑了笑,国之重器又怎么了,现在就在我手里,没偷没抢更没盗墓,而且出土时间已经有年头了,我一定会保养的更好的。李瀚本来觉悟就不高,而觉悟很高的夏梦又是个门外汉一窍不通。

    青铜器一般是指先秦以前的铜锡合金器物,所谓青铜,就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或者是红铜、锡和铅的合金,青铜器在中国约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而鼎盛于商周时期,常见的青铜器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镇物等,具体又分鼎、鬲(li)、甗yan)、簋(gui)、簠(fu)、盨(xu)、敦(dui)豆、爵、角、斝(jia)、觚(gu)、觯(zhi)、兕觥(sigong)尊、卣(you)、盉(he)、方彝、勺、罍(lei)、壶、盘、匜(yi)、瓿(bu)、盂、编铙、编钟、钺等等数十种,早期的青铜器主要是ri常生活用具,但自夏以来便成为最重要的祭祀礼器,以鼎最为尊贵,自古便有“禹铸九鼎定天下”的传说,且曾见于《史记》。

    青铜器的保养可是一个技术活儿,人才是相当的匮乏,各地的博物馆都为此头痛不已。青铜器一般都被深埋地下,致使铜器接触氯化物,与铜作用形成氯化亚铜,氯化亚铜又与水、氧气、二氧化碳作用下形成粉状锈,而粉状锈又与氧气、水发生作用……,如此周而复始,最终致使青铜器的腐蚀产物不断扩展、深入,直到器物溃烂、穿孔,这就是学界说的“青铜病”,故而青铜器的保养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花费不菲。

    所以大家在看到博物馆经费紧张的新闻时,千万不要惊讶地问为什么,文物养护的费用是很惊人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墓国家不敢发掘的原因。试问,谁不想知道秦始皇、武则天的墓里面有什么宝贝,可是一旦挖掘后,那养护的费用会让文物部门的头头脑脑们一股脑儿站在领导门口,合力捧着可能会出现的大禹九鼎,哭喊着乞求多拨一些交费的。

    这家私人鉴定室虽然不大,但是各类现代化的鉴定、养护仪器与材料却是啥都不缺,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于是在第二天晚上,这个不起眼的小鼎已经是换了改头换面,夏梦看了眼就忍不住啧啧称奇。

    经过李瀚专业的除锈、清洗、成膜、封护后,古意盎然中怎么也掩饰不住那华丽尊贵的气质,满室生辉,流光溢彩,宛若身处王室皇宫。

    夏梦仔细看那小鼎,便可清晰地感受古人在错金银制作工艺方面高超的技艺,鼎身青铜铸呈“黑漆古”色,外层以金银为饰,盖顶、口沿、流(鼎嘴)及附耳皆细而匀称的错金银几何云纹涡线,旋转的细涡线之间,用较宽的面来联结,充满节奏感和律动美,铺首衔钮旁边对称的一对对称的鎏金饕餮活灵活现,鼎腹饰以皿银为血肉、皿金为筋骨的凤鸟长尾纹,鼎足饰以错金几何云纹,精美美绝伦,器表一侧有铭文八行七十二字,由黄金错成,熠熠生辉,字体为草叶篆,线条劲细飘逸,横竖笔划交叉处,辅以圆点装饰,好似点点繁星,散落于字里行间,在器表黑漆古色的衬映下就好象夏夜深蓝色天空闪烁的星星,令人沉醉。

    “哇,太漂亮了!”夏梦惊叹道,“白蛋,这鼎到底有什么来头呢?”

    “我给你说叨说叨!”拿起桌上的小鼎,李瀚兴奋的打开了话匣子。

    “经过清洗养护后,恢复了原本面貌后发现,这是一尊西周时期的错金银凤鸟纹颂鼎,非常罕见,据我所知,应该是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青铜器中唯一一款具有错金铭文的错金银颂鼎,通过对锈粉和铜质的观察发现,明显是红铜加锡和铅的合金,通过仪器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点;这尊小鼎采用的是范铸法,器表有明显的范痕铸造披缝,器底有范痕且棱角分明,云纹对接之处的纹饰有高低错位的痕迹,而且主纹与地纹泾渭分明,器腹的主纹凤鸟纹饰具有西周长尾的特点符合当时人们对神兽凤皇的图腾,盖顶的饕餮也显示了当人们对力量的崇尚,云纹寓意了人们对生活在云端的美好愿望,是典型的西周青铜器制作风格。”

    “再仔细观察金银错纹饰的工艺也有明显的凹痕和打磨痕迹,清晰地发现有古人在铸造时预留的凹纹,然后灌注泥金打磨而成,最后从整体器形而言,符合西周时期的特点,而且在目前已发现的器形中,没有相同的造型,符合古人一器一范、手工制作的工艺特点。”

    “保养过程中,通过对铜锈的辨别发现结构致密、天然锈自然生成,有晶形,层次分明,不易剥落,虽然出土时间较早,但是依然具有土气味,声音清脆,明显与伪器有巨大的区别。因此,现在初步判定此鼎为西周时期珍品。”

    “看完器形,仔细辨认器表上的铭文发现,该鼎错金文为草叶篆金文,共有9行82字,字迹看上去横直规整,自然圆融,劲细飘逸,书法丝毫不逊se与传世名作《毛公鼎》《散氏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铭文记载的内容可了不得,我初步解读后,发现竟然记述了周穆王征犬戎大胜后,用战利品铸成此鼎,用以祭祀天地及先王护佑的颂器,这恰好印证了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关于穆王的记载,因而也可以称之为错金银穆王颂鼎,总而言之,这小鼎是当前发现的最早的错金银颂鼎,堪称西周史研究的重要发现,展现了西周青铜器艺术的巅峰技艺,学术研究价值连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