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章 人货相比-《铁翼鹰扬》
第(2/3)页
听到唐云扬的话,顾维钧不禁要在一旁加上一句。
“是的,唐总司令说得很对,而且我们会使用一切可‘行’的手段!”
唐云扬听出顾维钧话里的意思是颇看不上他的美国的作为,遂哈哈大笑中拍拍顾维钧,大概是笑他太过于书生气,同时向唐绍仪挤挤眼。
“是的,或者应该更正为一切可‘能’的手段!”
要是,现在在整个欧洲的各个国家当中,都有在“中华会馆”扶持下的中华商人们已经渐渐抬起头来。有了这些财团的支持,此刻再漂洋过海去向欧洲的东方人,全都被他们牢牢控制在手心里。
从某种角度上讲,“中华会馆”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他们在欧洲各国的政府当中的眼里,渐渐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视的政治势力。虽然还不至于影响各国的国策,但给他捣捣乱,坏坏事还不是件过于难办的事情。
话说到这个节骨眼上,唐绍仪里还不明白眼前这个唐云扬所说的“一切可能的手段”,这里面显然包括明里的手段和暗里的手段。
如果说论及手段的话,顾维钧与唐绍仪都不大赞同唐云扬的手段。但唐云扬可不在乎。过去他是军人,现在则是商人、军人、黑道大亨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在他的眼中就难得有什么手段不能用了。
俗话说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正面我们要讲到的大约是就是一群该死、该扔之人。
北京城,曾经一底剑拨弩张的府院之争却因为“青岛事件”而平和下来。黎元洪并没有受到张勋复辟的影响,可以说“青岛事件”已经给黎元洪和段祺瑞的争议抹了一团大大的“稀泥”,争执遂转向了另外一个方面。
基于此点,自然“张勋复辟”事件的产生,也就失去了基础。尤其猛然间涌入北京城以及全国各大城市的无线电收音机,由身在上海租界里的上海新闻网不停播报的,关于“21条”以及山东半岛巨变的新闻,使北京无论“府”、“院”都同样感觉到了严重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代表北京政府两股势力当中的领袖终于坐到了一起,由于商议事情的机密性,因此他们坐在一起的时候,也依然是在秘密状态之下的。
“宋卿(黎元洪的字)兄这个唐云扬原来是这样一个来历,我恐怕他对中国的事情是不怀好意而来的!另外,日本方面的批贷款已经到帐,军火原本打算用船运来,可惜旅顺口与烟台之间的海路已经为青岛方面封锁,武器只好从6路上慢慢运过来!宋卿兄,这批军火与贷款对于我们政府的意义您不会不晓得吧?”
相对于段祺瑞,黎元洪并不大愿意与日本人多打交道,作为曾经北洋水师之中的一员,他于1888年随“广甲”编入北洋水师。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随舰队北援,后坐舰被日舰击沉,后他飘海遇救。
因此,从自己心中来说,黎元洪对于日本他素来没有多少好感。然而,当一个人成为政客的时候,他的取舍,往往并不能由自己的心来进行挑选,有的时候并不能走自己想走之路。这种情况,在中国的所谓讲究手腕的政客当中,并不鲜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