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章 大舰巨炮-《铁翼鹰扬》


    第(2/3)页

    例如港口设施、海岸重炮、舰船修造设施、包括英国政府所有的战略物资、武器弹药、粮食药品,总之在这些强盗眼中,只要是属于英国政府的,那么现在就是属于他们的。既然属于他们,拆回去卖废铁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外人不能干涉。

    尤其令人气愤的是,他们在要英国战俘搬空了英国政府所属仓库之后,把已经投降的英军的装备也一股脑的装上了船,令人可气的是他们却不收缴印度士兵的装备,并派人对着这些印度士兵大讲民族自决的道理。

    作为英国在英属印度的首府,加尔各达被称为“宫殿之城”那么这座城市当中蕴藏的财富就要是一个在东方数得上的数量级别。

    令英属印度政府敢怒不敢言的是,这些家伙不但用军舰装,甚至在他们到达后的第二天,天空里飞来成群结队的,也不知道是哪里来得那么多飞艇。把这儿所有属于英国政府,而又有价值的东西,全都装上船、艇、运了个不知去向。

    至于那些还可以航行的英舰及潜艇,也都被人押着离开了印度,至于去向哪儿,也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去向。

    这里面还包括加尔各达的图书馆,英国政府开设的博物馆甚至包括有轨电车和铁路,只要是能拆得下来的,只要他们的舰队没有被物资压入海底,似乎他们就没有住手的打算。

    所有属于英国政府的一切,他们甚至连那些四处飘扬的英国“米”字旗也不放过,据说拿回去可以当桌布使。

    话说回来,这些中华舰队的水兵令当地人放心的是,没有人进行抢劫、**之类的“业余活动”就算是嫖个妓,他们也会照价付帐。

    这一次,英国政府损失就不小了。算起来,不过损失的是加尔各达港口里的物资,并不能对于殖民地造成什么永久性的伤害,但英国人还是明白永久性的伤害在哪里。

    永久伤害的那些印度士兵对于英国的忠诚,现在已经成了加尔各达与附近地域唯一还合法拥有武器的军队。原本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们当中一些人就已经在为了民族的自由而进行斗争,那么现在他们已经有了机会与武器。

    唯一的问题,就是没人知道停泊在港口附近的“中华舰队”是否愿意在他们掌管这儿的时间段内,允许这件事出现,这是印度人不大拿得准的事。

    很快消息传到了英国,大卫.劳合.乔治首相却在第一时间严格封锁了消息。经过多方面私下的探讨与了解之后,他认定根本没有可能与对方在海洋上进行大规模战争取得胜利的可能。

    尤其,在对方驻山东的飞机已经达到2000架的情况时,就算海军、陆军愿意付出相当的代价,从海上攻击山东依然没有可能。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在受到损失之后还可以送上足够的军队,去面对岸上的坦克师。

    报复暂时来说不可能,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使大卫.劳合.乔治首相担心。那就是趁着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打得精疲力竭之际,印度的独立运动风起支涌,倘若他们与中华海军勾结的话,恐怕印度就将不是英国的印度。

    那么,在欧洲战争打得精疲力竭的英国政府还有能力在战后,再组织起军力重新征服印度、南洋、中国?如果不能,这会便宜了一直在金兰湾的法国人,当他们占领这些地方的时候,可不容易再让他们吐出来。
    第(2/3)页